“今日国债收储银两,共计一百三十五万六千二百。”
“文官与武官占比,大概为六四分。”
“这才是直隶一省所收到的捐银,若我大明朝剩余的一京十三省都开始募捐。”
“必定能突破千万两白银!”
“如此一来,国库不仅能度过眼下之困局,反倒是还能盈余不少。”
王一宁面色有些喜不自禁,他是真没想到,仅国债这一项,就能收储如此之多。
若每年都能这样来上一次,那该有多好。
“不错,想不到我大明朝的官员与富商,还是有许多家产的。”
“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也定会被史书记录在册。”
“朕对于其中优秀突出之人,也要好好表扬一番。”
说完,朱祁钰转过头去,将王诚唤至身边,对其低声吩咐道。
“把记录名单的册子取来,朕好好看看,最优秀的都是何人。”
而后,又换上一副温和的笑脸,看向众大臣,说道。
“尔等也说说吧,如今国库已有了银子,除了之前已经商定好的事情,还有哪些十分紧急需要立刻解决的。”
矗立在一旁的于谦听闻此话,当即就准备站出身子。
正当他抬腿之时,却看见朱祁钰对他做了一个隐蔽的手势。
于谦见此,眉头微皱,已然是明白了朱祁钰的心意。
“陛下为何不让我开口。”
“难道还有其他事情?”
朱祁钰在阻止于谦后,扫视过对面的大臣,最终目光停留在王竑的身上。
“王竑,国库给你拨款之后,你是否能保证直隶一省全部的粮食供应。”
“要知道今年战事起自秋收之时,山西与直隶的粮食收成可是大幅低于往年。”
“若来年春种夏收再不及预期,你可想过会发生什么?”
王竑立刻拱手回道:“陛下,只要给与臣足够金银,不管发生什么,臣都能保证京城的粮食供应。”
而户部右侍郎江渊听过朱祁钰所讲之后,心中却是暗暗思索起来。
心思玲珑的他,结合两省粮仓的现状,反倒是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若来年夏收发生意外,两省必定爆发大面积的饥荒!
到那时会饿死多少人,谁又能知道。
但江渊并未直接开口,反而是静静观察,等待合适的机会。
“陛下,只要北方今年能下上几场大雪,来年的春种定然不成问题。”
“若是不下呢?”
“我朝前些年南涝北旱的例子还少吗?”
“若将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天来决定,那朕要你们这些大臣,还有何用!”
朱祁钰的声音越来越高,压过了王竑的声音,最后甚至直接喊了出来。
原本已经起身的众人,瞬间又全部跪倒在地。
“陛下,无论来年是旱是涝,我等都应兴修水利。”
“在涝时能排洪分流,在旱时能取水用之于民。”
“只有如此,方才是正道。”
一直不曾开口的陈循,在这个最合适的时间,说出了朱祁钰内心一直想说的话。
兴修水利,这在哪朝哪代都是头等大事。
“陛下,此时已经冰冻三尺,若此时动工且不是徒耗钱财。”
“不如今年用国债之金银,多买些粮食,存于各处大仓,以备不时之需。”
反应迟于二人的王一宁,最终也是提出一个不是方案的方案。
“水利要修,粮食也要存,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至于银两不够之事,尔等下去之后,再多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生财路子。”
“只要能帮助朝廷,且不伤害百姓,朕都可以做。”
朱祁钰回想起前世,景泰一朝自开始之初就面临多灾多难的局面。
一方面要填补朱祁镇留下的窟窿,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各地爆发的饥荒洪水,时不时还会来上几场叛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