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低脂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低脂乳制品是蛋白质、钙、磷、维生素 A、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有助于身体修复;钙对于维持骨骼强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参与心脏、神经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维生素 D 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均有积极影响。选择低脂乳制品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避免血脂升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五)健康脂肪来源
1. 坚果与种子:杏仁、核桃、亚麻籽、奇亚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 - 3 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 E)和矿物质(如镁、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维生素 E 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损伤。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2. 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谱、抗炎等作用。以橄榄油替代部分动物油脂或其他饱和脂肪含量高的油脂,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促进心脏健康。
三、不适宜食用的食物种类及危害
(一)高盐食物
腌制食品(如咸菜、咸鱼、咸肉等)、加工肉类(如火腿肠、午餐肉等)以及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如酱油、盐焗食品等)富含大量的氯化钠。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加重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损害心血管系统。
(二)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如可乐、雪碧、奶茶等)等高糖食物含有大量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血糖的大幅波动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相应变化,长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又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高糖食物中的添加糖多为“空热量”,几乎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高脂肪食物
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脑、牛肚等)、油炸食品(如炸鸡、炸薯条、油条等)、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饱和脂肪可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LDL - C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质成分,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健康。
(四)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对于心跳骤停救治后的患者,其胃肠道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此外,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脏功能的稳定恢复。
(五)酒精
无论是白酒、啤酒还是葡萄酒,酒精都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饮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同时,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增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四、饮食原则与策略
(一)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水平以及康复阶段等因素,计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避免热量摄入过多或过少。一般来说,对于康复初期活动量较少的患者,总热量可适当减少;随着身体逐渐恢复,活动量增加,可适当调整热量摄入,但仍应以维持理想体重为目标,预防肥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每日食物分成 5 - 6 餐,既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又能保证营养物质的持续供应,稳定血糖水平。
(二)合理搭配食物
遵循平衡膳食原则,确保每餐中都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主食可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和薯类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多样化,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应;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例如,早餐可以是一杯低脂牛奶、一份全麦面包夹煎蛋和生菜、一份水果;午餐可以是糙米饭、清蒸鱼、清炒时蔬;晚餐可以是红薯粥、瘦肉炒豆角、凉拌黄瓜等。
(三)个体化饮食调整
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是否存在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调整。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严格控制盐摄入,每日不超过 5 克;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和质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合理分配三餐碳水化合物比例;对于高血脂患者,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果患者对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牛奶蛋白过敏,则应避免食用牛奶及奶制品,选择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替代。
(四)注意饮食细节
1. 饮食宜清淡,烹饪方式多采用清蒸、煮、炖、焖、凉拌等,减少油炸、油煎、烧烤等高油烹饪方法,以减少油脂摄入。
2. 控制食物的分量和大小,避免暴饮暴食。可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有助于控制食物摄入量。
3. 进食时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还可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减轻胃肠道负担。
4.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胃肠道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五)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
心跳骤停救治后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某些食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例如,葡萄柚汁可抑制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升高,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富含维生素 K 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可能影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疗效,食用时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摄入量,并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因此,患者在饮食过程中应了解所服药物的饮食禁忌,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心跳骤停救治后的饮食管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适宜的饮食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而不适宜的饮食则可能加重病情,延缓康复进程。患者及其家属应充分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与策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食物,避免食用有害食物,同时注意饮食细节和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为患者的心脏健康和全面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健康新生活的篇章。
心跳骤停是极其危急的情况,在救治和后续恢复过程中有诸多禁忌需要注意。
一、救治过程中的禁忌
1. 禁忌延迟急救措施
-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如果周围人因为惊慌失措或者不确定而延迟呼叫急救人员、启动心肺复苏(CPR)或者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几率。例如,在公共场所,如果有人怀疑患者只是“晕倒”而长时间观望,不及时采取行动,就可能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2. CPR操作禁忌
- 按压位置错误:胸外按压的位置必须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如果按压位置偏左或偏右,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损伤胸腔内的器官,如肝脏、脾脏等。而且按压在错误位置也不能有效挤压心脏,无法达到恢复血液循环的目的。
- 按压深度和频率不当:按压深度不够(小于5厘米),不能有效挤压心脏,使心脏泵血;按压深度过大(超过6厘米),则会增加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按压频率过快(超过120次/分钟)或过慢(小于100次/分钟),都不利于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
- 中断按压过于频繁:在进行CPR时,应该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次数和时间。因为每次中断都会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影响心脏恢复自主节律。除了必要的操作,如进行人工呼吸、使用AED等,应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 未开放气道直接人工呼吸:如果气道没有开放,进行人工呼吸时空气无法顺利进入肺部。例如,患者口腔内有异物堵塞,如假牙、呕吐物等,若不先清除异物并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就不能起到给患者供氧的作用,还可能将异物吹入气道深处,加重气道梗阻。
3. 电除颤禁忌
- 未擦干患者胸部皮肤:使用AED进行电除颤时,患者胸部皮肤必须保持干燥。如果皮肤潮湿,会增加电流传导的阻力,可能导致除颤效果不佳,还可能引起皮肤烧伤等并发症。
- 电极片位置错误:电极片应按照正确的位置放置,一片位于右锁骨下方,一片位于左乳头外侧。如果电极片位置不准确,会影响除颤的电流分布,降低除颤成功率。
- 周围有人接触患者时放电:在按下除颤按钮放电时,必须确保周围没有人接触患者。因为除颤电流可能会传导到接触者身上,对其造成伤害。
二、恢复过程中的禁忌
1. 活动禁忌
- 过早剧烈运动: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都很脆弱。如果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等,会使心脏负担过重,可能再次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患者在恢复初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床边坐起、慢走等轻度活动开始,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 情绪禁忌
- 情绪过度激动:强烈的情绪波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于刚刚经历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这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诱发心脏问题。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静,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该尽量避免让患者接触可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因素。
3. 饮食禁忌
- 高盐饮食: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加重心脏的后负荷。像腌制食品(咸菜、咸鱼等)、加工肉类(火腿肠等)都应该尽量少吃。
- 高糖饮食:高糖食物(糖果、甜饮料等)会引起血糖的快速上升,长期高糖摄入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还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高脂肪饮食: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肝、猪脑等)、油炸食品(炸鸡等)。这些食物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健康不利。
4. 药物禁忌
- 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维持心脏功能、调节心律等,如抗心律失常药物、β - 受体阻滞剂等。患者不能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因为不恰当的剂量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复发、血压异常等问题。
- 随意停药:有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随意停药可能会使病情恶化。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如果突然停用,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