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坊,右相府邸。
杨炎、常衮等几个心腹都已经齐聚元府花厅,左相王缙赫然也在座。
元载这次没有煮茶,而是很难得的拿出了珍藏的桑洛御酒招待客人。
酒过三巡,花厅里的气氛就变得热络了起来,谈话内容也开始深入。
杨炎率先引入正题:“右相,下官已经安排人手混入西市署散布不利于此次筹款大会之言论,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搅黄他。”
从这就能看出杨炎是个口是心非的小人。
因为他非常清楚这次的筹款会难以阻止。
但是当着元载的面,依然说要搅黄筹款会。
杨炎这么说,仅仅只是为了迎合上意而已。
“此事怕是大不易。”王缙就不会为了迎合元载说胡话。
常衮则皱着眉头提出了质疑:“铺设庭州至伊丽之官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何要阻止?下官以为非但不应该阻止,反要极力促成!”
元载闻言,脸上的阴郁之色几乎要遮掩不住,这个常衮。
“夷甫你胡说甚呢?”杨炎把酒樽一顿斥道,“别忘了你是谁的人?”
常衮闻言便沉默了,他当然不会忘记他是右相元载的人,立场必须跟右相一致。
元载这才拿起桌上的招股书,问在座众人道:“户部度支使司做的这一本招股书,你们几个都看了吗?”
“回恩相,都看了。”杨炎道。
“公南,你怎么看?”元载问。
杨炎知道元载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让他实话实说。
当下杨炎改了口风,肃然说道:“恩相,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本招股书应该是出自王臣之手,否则凭第五琦和刘宴二人的脑子,绝对想不出此等妙策。”
元载点点头又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招股书上所说的法子可行?”
“可行。”杨炎不假思索的答道,“此法集民间财力以为国用,堪称千古奇策!”
“千古奇策?”元载却有些怀疑,“招股书上说官道修成之后,过往商旅只收取货物总价之一成为过税,千万贯货物也不过收税百万贯,何时可以收回成本?”
杨炎叉手道:“恩相,关于度支帐,下官与夷甫已经核算过了。”
“哦,是吗?”元载扫了一眼常衮,接着说道,“你且与我细言之。”
常衮应了一声喏又道:“首先,一成过税对于商旅来说不值一提,因为走南道或者其他商道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走伊丽道;其次,一匹上等丝绸运至安西价值大约为四贯,现在过境庭州之丝绸约五十万匹,总价值两百万贯!可以收取过税约二十万贯!”
“不过二十万贯而已。”元载蹙眉道,“即是说需四十年方可回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