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挂幌,启案录功。

今天是“月末录功”的最后一日,人格外的多,堂外人头攒动,还未开门,就已排到了二十丈开外。

若是还如昨日一般有条不紊的慢慢来,莫说下值,今夜连觉都没得睡。不得己,张胜也捋起了袖子。

“李承,记票!”

李承心中一动:张胜这是要用实际行动,堵其他人的嘴?

要是以前,他说不定就会嘀咕一下:张胜四重后期的修为,又录功多年,自己这点眼力能不能跟得上。

但鉴术刚升了一重,且刚刚才体验过其奇妙,李承顿时多了几分底气。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他吐了一口气,又应一声:“是,师兄!”

说着拿起笔册,跟在张胜身后。

其余管事对视一眼,又各行其事,随后,便出现了令他们咂舌的一幕:

张胜为主事,修为最高,且在录功堂供事最长,自然眼力最高,经验最足。起初,他怕李承跟不上,有意放缓速度。

但鉴验了几件,发觉李承游刃有余,且分毫不差,便慢慢快了起来。但他鉴的快,李承记的也快,依旧是一副驾轻就熟,应对自如的模样,张胜暗暗称奇。

难不成修为高了一重,眼力经验也跟着高了一重?

其实李承比他还惊奇:鉴术仅仅提升一重,但与之前相比,他对各种灵气、精元的感知清晰了一倍有余。

也不仅仅只是三阶和四阶的区别:之前他只能察知器物所蕴灵气的冷热、温寒,现在却能感应器物中蕴藏几种灵气,乃至何气为主,何气为辅,何气灵动、何气厚重、何气凝炼、何气阴邪。

而恰恰好,这正是李承身为鉴验弟子最大的短板。至于什么料、工、型、味,乃至新旧,对于前世身为考古专家的他而言,自然是烂熟于心,且能一目了然。

两相结合,继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自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如此这般,二人越来越快,堂中众人目瞪口呆:不过一个时辰,张胜与李承鉴验的器物,比其余五位执事加起来的一半还多。

这不就是以一抵三?

任个录册,还真就绰绰有余……

惊奇间,堂外传来一阵骚动。倾刻,之前还懒懒散散,七嘴八舌的录功弟子排的整整齐齐,鸦雀无声。

又有人唤了一声“吴师姐”,一位二十出头,五官娇艳的女弟子进了堂门。

顿然稀里哗啦的一阵,起身的起身,问候的问候。

她是录功堂吴长老的掌上明珠,又是内九峰之一参天峰的真传弟子,张胜不敢怠慢,亲自砌来一杯茶。

“师姐请用茶!”

“好,忙你们的!”

吴瑶接过茶盏,来到长案一侧。

不论内外,每月都有宗门弟子外出历练,不论有无斩获,月末都须回宗门录功。每到这几日,她就会来转一圈,看能否碰到适合她修行的器物。

瞅了几眼,看案上无甚合意的,吴瑶坐在一边,慢慢品茶。

但没喝几口,她又打量起李承。

五官清秀,白白净净,字也写的很漂亮,且很是麻利。

管事鉴验估值,而后由理事弟子记票。大致就是标记一些特征、材质、技艺、归类、所属、蕴藏之灵气等等。

虽由弟子自行判断,但外堂录登的只是外堂弟子功值,修为都不高,顶多三四境。碰到的妖兽邪修也大致在四境之下,其斩获自然不会超过四境,所以不算太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