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前336年,邹地的大学问家孟轲,背着他的竹简,哼着小曲儿,千里迢迢地来到了魏国,求见魏惠王。魏惠王一看,哟呵,这老爷子风尘仆仆的,来干啥呢?
魏惠王笑眯眯地问孟轲:“老先生,您这么大老远跑来,能给我魏国带来啥好处啊?”孟轲一听,胡子一翘,慢悠悠地说:“大王啊,您这开口闭口就是利益,多俗气啊!咱们得讲仁义,有了仁义,啥利益都有了!”
魏惠王一听,心里犯嘀咕:“这老头儿,不会是来给我上课的吧?”不过面上还是客气地点点头:“对对对,老先生说得有理。”
说起来,孟轲这老爷子,早年可是拜在孔伋门下学习的。有一次,他问孔伋:“老师啊,治理百姓最要紧的是啥?”孔伋捋了捋胡子,说:“先让他们得到实惠呗!”孟轲一听,愣住了:“啊?不是说讲仁义就够了吗?咋还要谈利益呢?”
孔伋哈哈一笑,解释道:“仁义啊,那本来就是最大的利益!上头不仁义,下边能不乱套吗?所以《易经》里都说了:‘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咱们得用利益来安顿百姓,同时弘扬道德,这才是正道啊!”
孟轲听完,恍然大悟,从此走上了四处宣扬仁义的道路。这不,这回就跑到魏国来给魏惠王上课了。
魏惠王虽然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也被孟轲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给打动了,连连点头称是。心里想着:“这老头儿虽然说话绕弯子,但似乎也有点道理嘛。”
于是,这场“仁义大讲堂”就在魏惠王似懂非懂、孟轲滔滔不绝中结束了。至于魏国后来有没有因为这场讲座而变得更加仁义,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至少魏惠王学会了,下次再有人问起他能带来啥好处,他就知道怎么回答了——咱们得讲仁义,仁义就是最大的利益嘛!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