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黄芪跟湘云说着闲话。
“三姑奶奶那边,听闻姑爷要升官了。”这说的是探春,当初探春嫁给了一个没甚出息的世家子,她是个有主意的,劝着夫婿捐了官,外任积攒资历,这么几年,资历够了,夫婿也升官了。
湘云道:“这几年,三妹妹跟三姑爷,虽然外派的是穷乡僻壤之地,但也做出了些政绩,吏部的考核,年年评上等,资历攒够了,三姑爷家又走了点关系,升任应当是十拿九稳了,不然三妹妹也不会传信回来。”
黄芪小声道:“听说,三姑爷才干寻常,这些政绩,都是三姑奶奶做的。”
才干寻常,还是黄芪给探春夫婿脸面才这样说的,那就是个庸人,嫡次子,不受父母宠,上比不得长兄,下比不上幼弟,要说优点好处,大概就是肯听话,又体贴人了。
当年,探春嫁人后,察觉夫婿才干平庸,在家也不受宠,就知道家里的人脉财产,自己这一房怕是分不了多少,日后父母高堂去后,只怕要依附大房、三房过日子。
探春这人,心气高,哪能忍受这样的日子?
在闺中的时候,处处受限,有才干有能为也施展不出来。
后来,跟夫婿商议后,走夫家的关系,捐了一个芝麻大小的官,趁着父母高堂还康健,出京外任,积攒一些资历,毕竟再不受宠,家里还是会给些帮扶的。
日后,父母去后,兄弟不一定会帮衬。
探春的夫婿虽然平庸,但他知道好歹,知道妻子是为自己好,知道妻子比自己聪明有才干,就听妻子的。
探春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任地方官的时候,他搞不定那些乡绅、地主,更管不住刁民,就求助妻子探春。
探春给其出主意,他也听,慢慢的,就发现妻子比自己更会做官,就索性做个甩手掌柜,放权给了探春。
时间久了,大家也知道,知县老爷不管事,管事的是知县夫人。
探春在夫婿的支持下,大展才华,他们夫妻做官不为财,是为权、为名,施行了不少仁政,渐渐的,也得了一些清名。
探春的夫婿不仅没有因为探春的名声比自己盛而恼怒,反而还时常跟人炫耀:“我这人,无才干,无德行,上不如兄,下不如弟,但有一位贤内助。想我这等庸人,能娶得这样的夫人,想来是毕生的福气都用在这上面了。”
夫妻两人,一个精明能干,一个平庸但明事理,这样倒也相配。
外放三年,要升任了,探春才给家中报喜。
赵姨娘得了信,抹着泪道:“三丫头,倒也求仁得仁。”赵姨娘知晓探春的不甘,现如今见女儿嫁人了,反而能得偿所愿,心中酸楚,要是这个孩子,是投在太太肚子里的,也不用在闺中埋没这许久。
黄芪跟湘云连忙劝慰,黄芪道:“这是好事儿,姨娘何必落泪?叫我说,这样的喜事儿,合该为三姑奶奶庆贺一番,我叫人准备了礼品,姨娘帮忙看看,瞧一瞧,挑的东西,可合三姑奶奶的心意?”
赵姨娘抹了泪,笑道:“你挑的,自是千好万好的。”
湘云道:“虽如此,姨娘还是要去看看,毕竟知女莫若母,你挑的,三妹妹定然会更喜欢。”
以往,湘云跟赵姨娘来往不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