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时候,祖母已经去世很久了。

她是父亲前妻的姑姑,生于清朝年间,受当时思想的影响,裹上了小脚。

于我而言,除了血缘传承外,她就是一个活在父亲他们嘴里的人物。

吃饭间,父亲聊起了她。

父亲说:“我给你们讲讲你们奶奶吧。”

我说:“好呀好呀。”

小时候的我,对于各种故事都非常地感兴趣,无论是神话、童话、鬼、还是切实发生于过去的事情。

父亲说:“我能活到现在,很大程度正是因为你们的奶奶,她缠着小脚。但丝毫不影响做事情,集体时期,她除了完成相应的劳动外,还会在田边地脚种上小豆。收成时,数量太少,村里面不够分,就直接给了我们家。正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把我抚养长大。”

姐姐说:“地不都是自己的吗?自己种地自己收,天经地义呀。”

父亲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关于土地的政策,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也不一样。”

包产到户之后,村里的经济比较像小农经济,村里人们大多自给自足,偶尔交换些自己没有的东西,但不会太多。

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活着很重要。

我说:“还有其他的故事吗?”

父亲前妻说:“当然有,人的一生蛮丰富。”

父亲接着说:“有一次,你们奶奶过生日,你们的堂爷爷,我的幺叔,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我们在老房子的屋檐下聊天,聊到了你们奶奶的赡养问题。当时她一直跟着我们,大伯和二伯他们都不照管。因此你们堂爷爷就问我,‘以后,老人家去世了你们怎么办?’父亲说:‘幺叔,我拿来煮来吃掉。’一连说了三遍。他见我发怒了,就离开了。我当时真的是发怒了,而不是生气。他不是什么好人,平时还经常怂恿你二伯母和你们大妈妈吵架。那时候她们不是一周一大吵,三天一小吵,而是在他的怂恿下天天地吵,这也是分地时,我特意选择了现在这个地基的缘故。经此之后,我们三兄弟圆满地处理了你们奶奶的后事,她们妯娌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我说:“我没有见过大妈和二伯母吵架呀,她们关系不是挺好的吗?”

父亲前妻说:“那是现在,以前也不知道咋的,旁人一煽风点火,我们就会吵起来。”

姐姐说:“有什么好吵的,大家又没有什么冲突。”

父亲前妻说:“你们奶奶在的时候,我们需要尽自己的赡养业务,这中间难免会有一些。”

我说:“原来如此。”

父亲前妻说:“你没有这个问题,家里面就只有你一个男丁,没人跟你媳妇儿吵的。”

我说:“嗯嗯。”

其实我听不懂,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吵。

现在我依然觉得不理解,有什么好吵的,养老人这件事情,尽心尽力就行,不存在任何推脱,每个人都只需要如此做就好。

姐姐问:“爸,还有没有。”

父亲说:“当然,有一年我去体检,打算去昆明当兵。体检过后,我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你们奶奶。她嘴上说着你去吧,但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见状来忙安慰道,我不去了。后来,我又想起了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想到这些我也就放弃了。就这样,我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生活到了现在。”

我说:“爸,从这以后,你没有其他的机会去外面了吗?”

父亲说:“有啊,当初有人在洪志镇上给我留一处地基,让我去那里开个门面,但我没有去。”

姐姐说:“为什么不去,镇上又不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