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李世民又是一怔,此诗果真应和劝学之意,且言语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
当真是佳作。
李世民心思一下跑偏了,忽略了作者问题,满脑子都是此诗有益于天下。当颁布州县,督导天下学子铭记于心,刻苦于学问,莫虚度年华。
“贞观十五年,觅食于外,游长安有感,以诗记之。”
竟又是一首诗,李世民向下看去。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李世民豁然而起,满脸惊色,一连读了数遍,已是完全怔住了。实际上在看到第一句时,他心神就已完全提起。
良久,怔忪放下。
心中已是掀起惊涛骇浪。
他如何也想不到,如何也想不通,如何也不肯信,这首七言歌体诗......是李象那逆孙做的?
这不同于前两首朗口之作。
文学底蕴极深的李世民深知,没有数十年积累,是断然做不出此等华丽之作的。
可李象自言,其从贞观十三年入崇文馆读书,到贞观十五年,也不过两年时间而已。
难道,当真有人能两年当他人二十年之功?
怀疑,质疑,迷茫,疑惑,不解,各种表情依次在李世民脸上闪现。
可是最终汇聚成一个念头——不信。
他断然不信这是李象所做。
虽然这诗记述的长安见闻,颇合那句李象自言“游长安有感,以诗记之”游记之意。但诗中在讽刺王侯权宦之荒淫,歌扬清贫是如何也隐瞒不了的。
这无论如何也不符合李象堂堂一个郡王的身份。
可是李世民回忆良久,确认自己不曾听闻过这首《长安古意》。那就是说这首诗以前不曾出现过,不然以此诗之绝伦,早已传扬天下。
不光这首,前面两首也是如此,且更易于传播。
李世民相信一经出世,必定传扬四海。
断不会不为人所知。
可是如今却出现在李象的文稿中,这如何解释?
怀着浓浓的疑惑,李世民翻开下一页。
不由又是一怔,这竟然又是一首长诗。
名《行路难》。
李世民打起精神,向下看去。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李世民眉头皱成了疙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