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昭八年的新年到来之前,在宫变里失踪许久的太后娘娘,终于被禁军找了回来。

听说娘娘受了极大的惊吓,一回了宫便不见外人,深居简出,久久地修养起来。

娘娘之前居住的延寿宫,被逆党屠戮血洗,如今煞气太重,陛下便收拾出了空置的玉坤宫,专门让娘娘养身。

大梁上下皆赞颂陛下仁孝,没有因为萧氏逆党,而亏待对自己有恩的嫡母太后。

而太后为了社稷大义灭亲,亲自下令让贴身太监刺杀逆贼的举动,也传为一段佳话。

不多时,新年如约而来。

这也是大梁自永昭帝继位以来,最气象一新的一个新年。

后宫里,淑妃和贤妃带着众嫔妃为陛下敬贺,前朝的百官宴上,没有了乌云压顶的萧相一党,也是其乐融融。

尤其是如今掌控禁军,颇得陛下信重的虞家,和向来德高望重的邱太傅,成为了百官众星捧月的新对象,身边更是源源不断地涌来敬酒的同僚下属。

只是,陛下打算重启科考的事情,还是掀起来轩然大波。

“陛下,这会不会有些太突然了?”

“朕又没有说新年伊始就立刻开春闱,还得昭告天下,给天下举子们准备的时间呢。”温礼晏温声道,“科考的主考之人,命题,以及授官流程等等诸多事宜,还得诸位爱卿议过再做定夺。”

众朝臣们面面相觑,表情都不算多么欢喜。

毕竟,按照之前吏部铨选的规则,他们家中的子弟,多半都能找到差事。如今陛下要重启科考,给了寒门士子机会,自然也就占去了原本属于他们家中子弟的份额。

只可惜,无论朝臣们如何强势或者委婉地“劝说”陛下三思,都被温礼晏不软不硬地打了回去。

皇帝甚至让邱太傅之子,如今在礼部刚刚任职的邱大人,拿出来一份长长的奏表,事无巨细地把大人们“担忧”的意外,全部解答回来。

一副有备而来的模样。

众人眼前一阵阵发黑。

你邱家家风严谨,族中子弟都是读书的好苗子,靠学识就能进国子监,还回回名列前茅,当然不怕。

他们家的又不行!

怎么这就为了讨好皇帝,断了大家的后路了?缺不缺德啊!

天边的烟花次第绽放,绚烂无比。直入云霄,如火红的凤凰遨游天际,有的洁白如玉,有的艳红如丹,琪花拂空。

永安宫里,襄宁公主抱着手炉,坐在昀笙的下手边,望着窗外的朵朵绚丽,听着她温柔的声音,愁道:

“皇嫂,科考之事,朝中反对的声音那么大。皇兄一意孤行,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啊?”

自从昀笙入宫之后,这位小公主就换了称呼,非要喊她“皇嫂”,让昀笙无可奈何。纠正了几次,襄宁才答应,只在二人独处的时候这么喊。

“不会。”昀笙笃定道,“重启科考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年来吏治混乱,一部分是因为萧党尾大不掉,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任用了太多空架子的纨绔子弟。民间对此早有怨言。”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崔衡还在世的时候,和昀笙聊天就曾经提到过此事。

各地学子不满如今吏部铨选的制度,又接连出现了不公平的任选案子,以及由此引发的贿赂和暴乱斗殴之事……虽然都被勉勉强强按了下去,可是百里长堤溃于蚁穴,这种选官模式,维持不了多久,迟早要出大问题。

只需要一个契机,让小皇帝把握住,开了这个口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现在,就是那个契机,

“即便开头艰难一些,只要扛住了,也会有人慢慢转风向,选择同意。毕竟已经失去了子弟们的捷径,若是铁着头失去圣心,就是两头不得好。天天熙熙,皆为利来,顺从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襄宁听着她将其中关窍和利害关系娓娓道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说到兴处,昀笙又将如今京城的几处要紧势力,军权分布,以及这些和重启科举这一举措的关系,给她掰开揉碎地解释了,襄宁才慢慢明白过来,也愈发领悟了温礼晏的用心良苦。

水沸了,撑开精致的紫砂茶盖。

云团灵巧地走来,给主子和公主调了拿手的茶汤。

襄宁捧在手里,细细品了一口,暖意顿时盈满了浑身上下,让人舒服至极。

忍不住把目光流转在年轻的宫妃侧脸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