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将校军职,分了八个等级。
由高到低,分别是都统制,统制,统领,正将,偏将,准备将,部将,队将。
节级士官军职有点混乱,禁军和湘军各有不同,正规部队和地方部队也不一样,不算具体称呼,大体分为押正,什长,伍长。
而大宋的军队编制,则分了七个级别。
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军或方面军,军,营,都或部,队,押,伍。
方面军不算,率领某只部队的将校,军职和军队编制之间,基本一一对应。
队和队以下的节级士官,没有专门称呼,大都直接以军职相称,比如押正和队长,只有军职,没有单独称呼。
但部级军队和部级以上军队的率领者,则大都有专门称呼,和其具体职务一一对应。
比如都级将校,除了本身军职外,马军称作都军使,步军为称作都头。
这些称呼,细究起来极其繁琐,不同军队中还有区别,很难统一,只能做大致划分。
具体下来,一支军队中,军队编制,军职和具体职务称呼,大致如下。
伍好理解,共五人,由伍长率领。
押属于伍上级编制,通常有五个伍,由押正率领。
至于什长,有的部队有,有的部队没有,如果有,编制上其实属于伍。
押往上是队,通常由两押组成,步军五十人,马军四十人,由正副队将率领。
然后是都或部,步军一百人,马军八十人,由正副都头或正副部将率领,职务为都军使或都头。
以上为初级军队编制,只跟跟随上级指示行动,无法单独执行任务,唯有到了营一级,才有这个资格。
营属于大宋军队的基础编制,包括五都或五部,步军营五百人,马军营四百人,由正将或偏将率领,称作正副营指挥使。
比如刘岩现在,就是以偏将军职,担任营副指挥使,统领一营马军。
岳飞从第二次参军开始到第三次参军结束,虽然因为战功显赫,军衔提升到了六等大使臣,正八品修武郎,但军职不变,一直都是个偏将。
小小偏将,最基础的营级指挥使,在大人物眼里,不过芝麻绿豆小官。
这也是为什么,赵构在开德府商丘称帝后,岳飞上书数千言恳请不要南下时,被斥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直接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结束了岳飞的第三次参军之旅。
总之,执掌一营人马的偏将,虽然算得上中层将校,但在大人物面前,什么也不是。
营往上,是军级。
五营为军,马军二千人,步军三千人,这个级别编制的军队,主将军职就不是固定的了。
除了最低要求需要统领外,所有高层将校,统制、副统制、同统制、统领等将校,均可统领一军。
再往上,就是大军,即方面军,数军组成,由都统制或副都统制率领。
能统领大军的将领,都是军队最高层,寻常武将没这个资格。
大宋武将军职,和武将所率领的军队之间,对应关系大致如此。
当然,只是大致如此。
事实上,大宋军队结构分散,指挥系统混乱,上述制度,只是表面上严格,实质上乱七八糟,不是特别熟悉大宋军队的人,根本搞不清楚具体情况。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宋军队的指挥系统,和朝中文官职能一样,权柄和指挥权相互重叠,各级上官之间相互制衡、掣肘,作战效率低下到极点。
没办法,大宋特色嘛!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除了西北军,大宋的军队基本已经被辽金打残,目前各地抗金部队,包括相州军,都是组建不久的军队,短时间没这些弊端。
“得趁着构妹尚有兴武之心,且目前对我颇为欣赏,多立点战功,将地位和势力提升上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