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之前写的计划书,除了夏瑜雅和何颖,可能帮我的也就李开了。
我不太清楚他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只知道李亦可上次来上海玩的费用全是和他要的。
但这不足以代表他宽裕到能随便拿出几十万借给我,有些情分在涉及到金钱时也可能会变得敏感……
尽管联系列表里还躺着一两个公子哥,但我是做不到几年不联系,然后突然在某一天张口就是借钱或者某夕夕砍一刀。
我想把店面开到长乐路上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年轻人聚集,而我想把自己的这份“善意”传播开来肯定离不开以年轻人为主导的互联网。
转变一下思路,重点应该是在知名度上,而不是要把店面开的多大。
从为了达到的商业目的来看,一个有余力才逢场作戏的老板和一个创业初期就想着帮助他人的年轻人。
后者明显能避免先富带动后富理所当然且司空见惯的心理,也更值得被宣传。
长乐路上开店是不太可能了,这条街已经形成的商业气候注定它的租金不会便宜。
只能等这个周末见完何颖的妈妈再到其他地方看看。
一想起这件事我还是有些心跳,我怎么就要见女朋友的家长了呢?
我拍了拍自己有些燥热的脸,想出去透透气。
对于在北方生活了四年多的我来说,现在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我随便披了一件外套就出了门。
……
长乐路上一如往常被彩色的灯光点亮,三五成群坐在路沿的青年手中支着不同颜色的酒水隐喻着自己的心情,在雨水洗过的空气中隐隐闻到了他(她)们杯中的心情,还夹杂着春枝绿叶的味道。
我双手揣在衣兜里,缓慢的走在街道上,偶尔还得侧着身子才能通过站到路中间交谈的人群。
这也怪不得他们,长乐路上的店面普遍都比较小,与我刻板印象里的酒吧不太一样,店里并没有太大的空间供顾客驻足。
可偏偏这种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聊天的方式成了一种街道文化,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居高不下的消费人群导致了路边的位置也“座”无缺席,于是一些人只能站在路中间熏陶着这种氛围。
这条街上生意最爆火的无疑就是两家名为“长乐624”和“公路商店”的酒吧,每到周末,这两家只占地十几平方米的酒吧门前却挤得水泄不通。
或许何颖当初在沈阳开的那家酒馆的想法就是来自这,只不过因为学校地域的限制才没有就将那条街也打造成这样。
很快我就走到了最火的那两家酒吧附近,刚好今天是周五,两家店门口依然挤满了人。
与以往不同的是,路中间停了一辆警车,人群的簇拥好像不再只是喝酒聊天。
我好奇的走上前去,可人与人之间看不到的缝隙让我完全没有往里挤的想法,可即使是我一米八几的身高也看不见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隐约听到人群里传来的争吵声。
我拍了拍前面一人的肩膀问道:“哥们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