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姐,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下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和平饭店的走廊里,映照着墙上的水晶灯,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翻译工作刚结束,江丽丽正在收拾文件,听到身后传来亚里斯略带犹豫的声音。她转过身,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本磨旧了的英文版《中国茶道》,书页边角已经翘起,显然被翻阅过多次。

“中国的茶文化,和我在书上读到的是不是不太一样?“亚里斯的目光中带着求知的渴望,那本书在他修长的手指间微微颤动。

江丽丽放下手中的钢笔,看着他手中的书。封面上印着一幅工笔山水,一个身着长衫的文人正在亭中品茶。这样的场景在现代上海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工人们饭后的大碗浓茶。

“茶文化确实很复杂,“她说,整理着措辞,“光是茶的品类就有很多种,更不用说各地的饮茶习俗了。就像上海人喜欢喝龙井,福建人偏爱乌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能带我去体验一下真正的中国茶馆吗?“亚里斯的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芒,像个渴望探索新世界的孩子。他的普通话虽然还带着些许希腊口音,但那份真诚打动了江丽丽。

她犹豫了一下。按照单位的规定,工作时间之外不该与外宾有过多接触。但看着亚里斯真诚的眼神,想起这段时间他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的由衷喜爱,她还是点了点头:“豫园有家百年老茶馆,那里最能体会上海的茶文化。“

春日的午后,豫园老街上游人如织,茶香与糕点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湖心亭的倒影安静地躺在九曲桥的水面上,远处的玉皇阁金碧辉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老正兴茶馆,“江丽丽指着一座三层楼的老建筑说,“开了一百多年了。从清朝就有了,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仿佛在向远方的客人展示家乡最珍贵的宝藏。

踏上红木楼梯,木板被无数茶客的脚步磨得锃亮。墙上挂着名人题写的字画,苍劲有力的书法中透着文人雅士的风骨。二楼靠窗的位置正好可以俯瞰豫园的园景,细竹帘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缝隙洒在雕花的木桌上,茶香幽幽。

江丽丽轻车熟路地为亚里斯泡了一杯龙井。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热水冲泡,茶叶在白瓷杯中舒展开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这是龙井,“她介绍道,“是西湖特产,也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之一。你看这茶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像一片片小小的翡翠。“

亚里斯认真地学着她的样子,双手捧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动的茶叶,小心翼翼地品尝。他的表情从谨慎到惊讶,最后露出赞叹的微笑:“味道真特别,先是有一丝苦涩,随后又泛起甘甜,回味无穷。“

“这就是茶韵,“江丽丽笑着说,“品茶不仅是喝,更是一种意境。就像读诗一样,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亚里斯的侧脸,看他专注品茶的样子,竟觉得有几分文人的风骨。

这时,穿着蓝布褂的服务员送来一碟特色点心:翡翠般的绿豆糕,金黄的桂花糖糕,还有晶莹剔透的山药糕。点心精致小巧,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这些都是豫园老字号的手艺,“江丽丽介绍道,“每一样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点心要配着茶慢慢品,才能品出各自的滋味。“

亚里斯拿起一块绿豆糕轻轻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入口即化,清甜可口。在希腊,我们也有类似的点心,但没有这么精致。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的甜点。“

提起家乡,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江丽丽不禁想到,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或许也和她一样,在这座城市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隔壁桌坐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品茶下棋。竹制的棋盘发出清脆的响声,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语。一位手持三弦的老艺人正在弹唱《四季歌》,悠扬的曲调在茶香中飘荡。

“这就是真正的上海生活吧?“亚里斯望着窗外的园景,若有所思地说,“悠闲而富有韵味。不像和平饭店那样西化,也不像工厂那样紧张。在这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是啊,“江丽丽看着杯中的茶叶缓缓沉浮,轻声说,“上海虽然是个国际大都市,但在这些老茶馆里,还能找到传统的味道。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在讲述着上海的故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