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岭北坡陡峻,几乎是从关中平原拔地而起,因此北坡的河流比降大,水流湍急,切割深。

由于琴岭高崇峻拔,翻越琴岭的道路向来是顺着河谷缓缓而上,然后翻越分水岭,再顺着另一侧的河谷循路下山。

之所以要如此刻意的以此处为入山的起点,是因为许大年的坚持,据他说那个玉顶不发光的时候是青灰色的,这个季节山顶上又有白雪覆盖,在空中他是分辨不出那个地点的位置。

所以,从当初他入山的地点步行入山是眼下最好的办法,因为在地面上有他当初沿路留下的暗记,他保证只要顺着这些暗记就一定能找到玉顶所在。

琴岭北坡的风景和南坡截然不同,这里的树木都是落叶林,这个季节整个山坡上只剩下漫山遍野光秃秃的树枝。

汪钧他们也懒得再专门跑去镇里面找旅馆,随便找了个山坳背风处就准备过夜。

杨大豹扔下许大年,忙着铺开碳纳米管太阳能板准备给三人的电池充电。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飞行,虽然护甲外覆盖有太阳能电池,但由于背着许大年造成负重过大,杨大豹的护甲电量差不多已见底了。

夜晚虽然月朗星稀,电池板中间镶嵌了很多块蓝钻光能板,它们的超高转换率可以在夜间借助月光进行发电工作。

此刻三人设备上的无线充电器都是开着的,一旦电池开始发电,三人在电波覆盖范围内,设备上的绿色充电指示灯就会自动点亮,预示着充电系统处于连接状态中。

汪钧在自己的行囊里掏出一个三磅重,面包大小的白色小球,往地上稍微用力的一扔。

“吧嗒”一声,小球就被甩变形了,就好像一团面团被摔在地上的效果。

然后汪钧伸手随意捏起“面团”的两个角上下抖了几下,面团便自动“膨胀”了起来。

接着汪钧对着“大面团”又踢又抖的来了那么几下,一间透明的帐篷就这么轻轻松松搭建出来了,接着汪钧又在帐篷上四个角和顶部的位置摸索了一番,帐篷就稳稳当当的“站立不动”了。

其他三人都被汪钧拿出来的这个新奇玩意吸引过来,围住帐篷打转的同时还忍不住伸手摸这帐篷,结果发现这帐篷虽然很轻,但是却相当牢固和结实。

杨景山和大豹心里清楚,帐篷的材料恐怕和自己身上穿的护甲是一样,既轻便又结实而且还透明。这帐篷就是汪钧用4D技术打印出的便携产品之一,该技术无非就是让成品有记忆性,打开折叠状态后可以自动成型。

跟着汪钧又“抖”出个石墨烯锅让大豹去弄些水来烧开,又扔了三个帐篷“球”出来,让其他人也自己“抖”建帐篷,自己则拿出一些钢钉准备固定帐篷扎营。

二豹这一去就是大半个小时,等他回来的时候,除了手上提着的水桶,还有就是他肩膀上扛着的一头斑羚,原来他拎着那把心爱的M110狙击枪打猎去了。

晚餐有着落了,喝着杨景山带的果酒,吃着烤斑羚肉,汪钧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遇见杨家三人组的时候,可现在……想起二豹汪钧嘴里的食物有些索然无味。

大豹似乎也觉察到了汪钧的情绪变化,一时间脸上的神情也有些黯然神伤,自顾着一边埋头拨弄炉火一边发起呆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