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暖故乡
老伙计的故事
结伴同行远方
2023年2月9日为老伙计啄木鸟作于河子书屋
一个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乡土作家的故事……
——题记
白幽云的教育情怀
在鲁西南那片广袤无垠、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大地上,白幽云宛如一颗坚韧而又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着乡村教育与文学创作的天空。他中等身材,常年的乡间生活让他的皮肤略显黝黑,那是阳光与土地共同留下的印记,透着一种质朴与醇厚。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皱纹,每一道纹路仿佛都在诉说着他经历过的风雨和沉淀下来的故事,那微微有些粗糙的双手,也见证了他在田间地头劳作以及在书桌上奋笔疾书的无数个日夜。
白幽云自幼便对文学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书籍成了他最珍贵的宝贝。每当从长辈那里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本旧书中获得一篇好文章,他便如获至宝,躲在自家那昏黄灯光下,逐字逐句地研读,常常读到深夜,沉浸在文字编织的奇妙世界里无法自拔。这份热爱,如同种子一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枝繁叶茂。
尽管出身农民家庭,生活条件艰苦,但白幽云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白天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帮忙耕种、收割庄稼,体会着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与包容。然而,一到晚上,他便忘却了一天的疲惫,坐在那张简陋的书桌前,借着微弱的灯光开始自学。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自己摸索,遇到不懂的字词,就翻遍家里所有能找到的字典、词典;对书中的内容有疑惑,便反复琢磨,有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个文学知识点,甚至会步行几里路去请教村里上过学的老人。就这样,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那些知识仿佛是他在文学之路上前行的基石,一步一步,让他离梦想越来越近。
兔年大吉的那个时节,春雨如细丝般纷纷扬扬地洒落,润泽着大地万物。白幽云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小院里。那小院虽然陈旧,却处处透着温馨,斑驳的土墙、爬满藤蔓的篱笆,还有墙角那几盆开得正艳的野花,无不彰显着乡村生活独有的韵味。他静静地望着屋檐上不断滴落的雨滴,思绪却早已飘远,飘向了那悠长的文学世界,飘向了那些与老伙计们共度的难忘时光。对于世俗所追逐的那些浮于表面的漂亮事物,他向来不太在意,在他心中,真正珍贵的是那深厚真挚的文学兄弟情,以及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饱含情感的老伙计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坛坛精心酿制的老酒,越品越能咂摸出其中令人心醉神迷、心荡神驰的韵味,而他就是那个沉醉其中的品酒人,每一次回味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想起都倍感温暖。
时光回溯到 2005年的春秋冬夏,那是白幽云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日子。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家乡那所乡村学校的课堂,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学校,条件十分简陋,几间破旧的瓦房便是教室,桌椅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摇摇晃晃的。但这些并没有让白幽云心生丝毫退意,相反,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清澈而又充满渴望与好奇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站在三尺讲台上,白幽云总是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用那带着浓厚乡音却又极具感染力的话语,将自己所学所思、所经历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们。他讲起自己儿时在田间地头听长辈们讲述的那些民间故事时,仿佛自己又变回了那个坐在田埂上、托着下巴听得入神的小男孩,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把故事里的人物、情节描绘得活灵活现,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说到自己在昏黄灯光下熬夜苦读的点滴,他又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学习的不易与坚持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而谈及自己在文学之路上摸索时的感悟,他更是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地向学生们阐述文字的魅力,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构思让一篇文章充满生命力,让笔下的世界跃然纸上。
在讲授乡土文学时,白幽云更是倾尽心力,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融入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他会详细地描述故乡那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从每年春节时热闹非凡的庙会,到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人们忙碌的身影;从夏日夜晚村口大树下老人们摇着蒲扇讲古的场景,到冬日雪后那银装素裹、宁静祥和的村庄雪景,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竟蕴藏着如此多丰富多彩、动人心弦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下,那简陋的教室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充满魔力的文学殿堂,那些书本上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带着乡土的温度、带着浓浓的乡情,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等待着有朝一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日子在白幽云的辛勤耕耘中悄然流逝,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农夫,用心浇灌着这些祖国的花朵,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他的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有的学生从最初连一篇简单的作文都写不好,到后来能在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有的学生原本对学习毫无兴趣,在他的引导下,渐渐爱上了阅读,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每当看到学生们的这些进步,白幽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成就感,比自己发表了作品还要高兴。
而他自己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在文学道路上探索的脚步。他深知,只有自己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提升,才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学养分。于是,无论白天教学有多累,晚上他都会坐在书桌前,点上那盏台灯,拿起笔,开始书写心中的故事。他写那田间劳作的农民,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他们那被汗水浸湿的后背、粗糙的双手以及脸上那憨厚朴实的笑容,展现出农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土地深深的眷恋;写乡村集市上的热闹与烟火气,描绘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人仿佛能闻到那空气中弥漫的各种食物的香气,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写乡间小路上的花草树木,把那些平日里容易被人忽视的小野花、野草的美丽之处一一展现出来,赋予它们情感与灵魂,让读者看到乡村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那是他对这片土地爱的表达,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他的作品关注到这片平凡却又充满魅力的乡村土地。
光阴似箭,眨眼间就来到了 2023年的春雨时节。那嘀嗒作响的春雨,仿佛是时光的使者,轻轻敲打着白幽云的心房,唤起了他心底深处珍藏了十八年的回忆。这十八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初为人师时的紧张与期待,至今仍历历在目,他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手心紧张得直冒汗,说话都有些微微颤抖,但看到学生们那纯真的笑脸,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每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那份喜悦就像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让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甜蜜;当然,面对教学中的难题,比如学生之间的矛盾、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他也曾苦恼过、焦虑过,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总是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孩子们的未来,是乡村教育的希望。
在这一年,白幽云对文学的故乡、故乡的母校依旧爱得深沉。即便已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可那份牵挂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紧紧地系在他的心头。他常常想,自己还能为这片土地、为这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望着窗外那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利用影音的方式,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记录下来,把那些关于故乡的故事、关于文学的感悟,通过影像和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
说干就干,白幽云立刻行动起来。他拿出那台有些年头的摄像机,虽然这台机器已经略显陈旧,功能也不如现在的先进,但在他眼中,却是无比珍贵的工具。他扛着摄像机,穿梭在乡间的各个角落,像一个执着的记录者,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画面。他来到古老的村口大树下,那棵树已经不知道屹立了多少年,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树上的啄木鸟时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吟唱声,仿佛在诉说着多年来守护树林成长的故事。白幽云静静地站在那里,调好摄像机的焦距,将啄木鸟的身影、大树的全貌以及周围的环境一一拍摄下来,他觉得这啄木鸟就如同自己一样,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幼苗”——那些乡村的孩子们,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接着,他又走向田间的阡陌小道,此时正值农忙时节,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着,有的在弯腰插秧,有的在除草施肥,他们那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都被白幽云一一捕捉进镜头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个个辛勤劳作的剪影,白幽云知道,这些画面里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却也透着对未来的希望,那是乡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想要通过影音传达给大家的内容之一。
他还走进学校里那简陋却充满朝气的教室,看着那摆放整齐的桌椅、黑板上还未擦去的粉笔字,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幕幕教学场景。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课,看到了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的样子,听到了那朗朗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白幽云眼眶微微湿润了,他赶紧举起摄像机,记录下这充满回忆与希望的画面,他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学校的故事,了解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这个过程中,白幽云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的念头。有时候,摄像机突然出现故障,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哪里能修好,然后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颠簸在乡间那坑洼不平的小路上,不顾路途遥远,赶去修理店。一路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心里只想着尽快修好摄像机,继续自己的记录工作。有时候,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比如清晨田野上的薄雾、傍晚夕阳下的村庄剪影等,他要在一个地方等上好几个小时,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和烈日的暴晒,皮肤被晒得通红,身上也被蚊虫叮出了不少红包,但他只是随手拍一拍,便又专注地盯着镜头,等待着最佳拍摄时机的到来。
除了记录故乡的点滴,白幽云还热衷于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他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摆上几张小桌子和凳子,精心打造了一个小小的“文学角”。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纷纷聚集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白幽云总是坐在孩子们中间,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耐心地倾听着每个孩子的发言,不管孩子们说得好不好,他都会用温和的话语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
有个叫小虎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性格也很内向,平时在学校里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主动和同学们交流,更别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白幽云在一次作文课上发现,小虎虽然话不多,但写出来的作文却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只是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不敢大胆地表达出来。从那以后,白幽云格外关注小虎,经常在课后单独找他聊天,引导他把内心的想法更加充分地写出来,还给他推荐一些适合他阅读的书籍,鼓励他多参加“文学角”的活动。慢慢地,小虎变得开朗了起来,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作文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在一次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当小虎拿着奖状,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泪花跑到白幽云面前时,白幽云开心地笑了,他轻轻地拍了拍小虎的肩膀,说:“孩子,你很棒,要继续加油啊!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写得更好。”那一刻,白幽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孩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白幽云的身边,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计,他们就如同那啄木鸟一样,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却都在为这片乡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老伙计擅长民间艺术,会教孩子们剪纸、捏泥人,他们的手指就像有魔法一样,在彩纸和泥巴间穿梭,不一会儿就能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也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发扬;有的老伙计则是农业能手,熟知各种农作物种植的知识,他们会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如何辨别病虫害,让孩子们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着如何让乡村变得更好,如何让孩子们能接受到更丰富的教育。在那些个宁静的夏夜,他们坐在院子里,伴着阵阵蛙鸣和清凉的晚风,分享着彼此的想法和计划。白幽云总是说得最多的那个,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激动地描绘着自己心中乡村教育和文学发展的蓝图,老伙计们也纷纷点头赞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那份兄弟情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深厚,也愈发温暖。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
有一次,村里的学校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缺少一些课外书籍和教学用具,这可急坏了白幽云和他的老伙计们。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白幽云先是把自己家里珍藏的一些书籍拿了出来,然后和老伙计们一起挨家挨户地去发动村里的乡亲们捐赠闲置的书籍。他们耐心地向乡亲们解释这些书籍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乡亲们听后也都纷纷响应,把家里的旧书都翻了出来。同时,他们还各自拿出一部分积蓄,凑钱购买了一些教学用具,像崭新的文具、体育用品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亲自把这些书籍和教学用具送到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拿到新书时那兴奋得涨红了脸、眼中满是喜悦的笑脸,他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心的欢喜,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种下的种子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样。
在生活中,白幽云也经历过不少风雨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坚守着自己对教育和文学的初心。有时候,他满怀热情地创作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学作品,然后满怀期待地投稿出去,可等来的却是一封封退稿信,那些否定的话语就像一盆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他会坐在书桌前,看着那些被退回的稿件,默默地发呆,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文学天赋,是不是不应该再坚持下去了。然而,每当他走出家门,看到村里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学的向往,再想到老伙计们对这片乡土的坚守,他心中那团文学的火焰就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家里的经济压力也时常让他喘不过气来,靠着教师那点微薄的工资,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容易。有时候,家里的米面粮油快见底了,他还得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的教育事业和文学创作,去寻找一份更赚钱的工作。他觉得,物质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而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为乡村的未来播种希望,那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就这样,白幽云在这片乡土上,用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个个关于教育、关于文学、关于兄弟情的故事。他就像一束温暖而又坚定的光,照亮了乡村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也让这片乡土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保留着那份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暖的人文情怀,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眷恋之地,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也孕育着无尽的希望,继续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他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乡土作家,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乡村教育守护者,他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