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下,新建成的渠段上,一群农民正在查看水流情况。
这是第一次试通水,大家都很关心效果。
"来了来了!"有人喊道。
只见清澈的渠水缓缓流来,沿着新建的水渠,向着农田蜿蜒而去。
"水流得正好!"老农王伯兴奋地说,
"不急不缓,正适合灌溉。看来明年的春耕有戏啊!"
郑国和郑小五正好来到此处巡查。
看到农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父子俩都很欣慰。
"这段渠道的坡度设计得不错。"郑小五说,
"既保证了水流速度,又不会造成冲刷。"
"是啊。"郑国点头,"多亏了工匠们的经验。他们对地形最熟悉,知道该怎么设计。"
正说话间,几个农民围了过来。
"郑大人,您看这水能灌溉多少亩地?"
郑国掏出计算工具:"按照目前的水量,至少能灌溉千亩。等全线贯通后,可以达到两万亩。"
"太好了!"农民们欢呼起来,
"这么多年的旱地,终于能变成水田了!"
秦天也来到了现场。
看到百姓们如此高兴,他的心情也很愉悦。
"陛下,"一个老农激动地说,
"我种了一辈子地,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水利工程。有了这水渠,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番!"
"不只是收成的问题。"秦天说,
"有了稳定的水源,你们可以种更多样的农作物,还能发展副业。"
郑国在一旁听着,不禁感慨。
这哪里只是一条水渠,分明是打开了百姓致富的大门。
下午,秦天特意去看了看沿渠新建的村落。
短短几个月,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建的房屋整齐划一,每家都有小院子。
院子里种着蔬菜,有的还养了鸡鸭。
街道宽敞整洁,还特意预留了市集的空地。
"这些都是百姓们自己规划的。"郑国介绍说,
"他们知道有了水源,这里很快就会繁华起来。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好啊!"秦天欣慰地说,"这说明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在院子里忙活。
看到秦天,连忙请他进屋喝茶。
"陛下,快尝尝这茶。"主人兴奋地说,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以前没水,种不了这些。现在好了,明年我打算多种些。"
秦天喝了一口,赞道:"不错!看来这水渠不仅带来了水,还带来了商机。"
"是啊。"主人说,"现在大家都在琢磨着要种什么、养什么。村里还组织了互助会,大家一起讨论致富的门路。"
傍晚,秦天又去看了工匠学堂。
学堂里不仅教授水利技术,还开设了农业知识课程。
让参与工程的百姓们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这些知识很实用。"一个学员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