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还不知道他这小人物,居然会被当朝太子和心腹王珪谈了半天,甚至要举荐他做清要官侍御史。
他这会也忙着,
无极小学要扩招四十名学生,这个事情因李逸封开国男爵而变的更加火热,
董秀才的孙子董七郎已经加入学堂,正式成为第二名先生。
四十个新生名额,暂限兴盛里七个村的孩童,优先招五到七岁的男娃,若有剩余名额再放开到七到九岁,直到十二岁。
几个村的村民早羡慕罗家堡、三字村、高家堡孩子们能够免费上学,还有免费一顿饭吃,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哪肯错过。
这不仅免费读书有免费一顿饭吃,两个先生一个是开国男爵,一个是董乡佐的孙子,拜到门下读书,不也是条门路么。
家里有娃的,全都赶来了。
甚至连周边几个里的村民,听闻消息也都来了。
把个无极草堂西院前围的水泄不通。
御宿乡有五个里,五百户人家,谁家没一两个娃?
李逸都始料未及,
可他还是没有扩招,招多了也教不过来,再说学生多了,这支出也多啊。纸墨笔这些是真不便宜,哪怕平时让孩童们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算数,但一百个学生的文具消耗仍不是小数。
再则就算一天管一顿饭,这伙食费也很多。
就算是五岁的小子,也能吃几碗饭,一百个学生,光是粮食一天就得吃一石粮,这油啊菜啊柴火啊也都得花钱呢。
要不是有之前校会收到的那些钱粮,李逸现阶段都不敢说一个人承担这一百个学生的开支。
“就招四十个,一个都不多招,咱条件摆在那,从兴盛里本里七村招,以后有条件扩大学堂,再在其它村招。”
“校长,现在本乡周边几里的好些大户人家,他们想把孩子送到咱们学堂来读书,提出愿意出束脩,饭钱也自己出,纸笔钱也自己出,甚至愿意再给校会捐笔钱粮。”董七郎满头是汗的找到李逸。
那些土豪大户们直接找到董秀才那去了,都是本乡有头有脸的,这些人的孩子并不是没书读,只是他们现在也想来蹭下李逸关系,想让儿子拜李逸门下。
为此,居然还愿意给校会捐钱粮,这招倒是古今通用。
“校长,我觉得这些都是咱本乡有头有脸的大户,也不好都驳了面子,不如就收下,反正他们自己负责纸笔书费、饭钱,还能给校会捐一笔钱粮,咱多教几个,也不会有啥大影响。”董七郎终究年轻,被那些土豪地主们围着,拉不下脸拒绝。
“有多少个想来读书的?”
“大概二三十个吧,”
“确定?”
“可能三四十。”
“准确点,”
“如果都收,应当有四五十。”
李逸想了想,如果放开这个口子,那要收就得都收,否则收谁不收谁那就会得罪人。
“这样,本乡大户人家,愿意送孩子来自费上学,并交一笔助学金的,年龄在五到十岁的,我们就都收了,但只限本乡、年龄五到十岁,且得自费,并向校会捐一笔助学金。”
“交多少助学金?”
“一月六斗大米,这个米捐入校会,我们用来做免费学生的午饭。”
一个月六斗米,这可不少了,一般人家肯定交不起,但如果是地主大户是没问题的,当然,这也有可能会让一部份舍不得的地主老财不再送娃来。
“我们就做好再开一个班的准备,最好是再请一个先生来。”李逸道。
一年七石二斗大米的助学金,果然拦住了许多大户,只增加了二十多个自费生。
无极小学堂有了一百三十多个学生,重新编成三个班。
西院的前院倒座房,三间做了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内院则是腐竹作坊、食堂。
“无逸!”
最近跟李逸疏远了不少的三娘过来,“我二哥三哥他们服役早就满五十天了,本来十天前就役满了,就算路远些,这也十天了,也该到家了。
听说朝廷刚在泾州打了个大败仗,战死了上万将士,还有许多民夫被掳,我阿耶阿娘还有嫂嫂们都十分担心,
我阿兄们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问题,李逸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浅水原败仗,确实死了不少士兵,高墌城失守,那里的民夫肯定也有伤亡。
“我明日去长安办事,到时去万年县衙询问一下情况,你们也别担心,也许他们是被官府又临时征用了,又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里离泾州五百多里呢,”
“明天去长安能带上我吗,我想亲自去问问清楚。”三娘请示,两位兄长一去两个月,始终不见回来,恰又听到前线惨败消息,家里人现在总觉得心神不宁,担忧万分。
长子一家五口已经意外死在那场暴雨垮崖中,要是次子三子也回不来,那罗家的天可就真的塌了。
“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