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奏疏包括了内阁成员的品阶建议,包括了这个内阁的职责,也包括了内阁的运行规则和制度。

李世民越看越是入迷,看完之后又沉思的片刻,越看越是满意,越看越是感觉对自己的胃口。

他依依不舍地放下了奏疏,回过神来,将奏疏给了旁边的杜如晦,说道:“这个奏疏也写得不错,两位卿家也看一下吧!”

杜如晦接过奏疏,先看了落款中还是“工部员外郎臣稷。”心中了然,知道这本奏疏还是薛稷写的。

有了薛稷前一本的划分十道策珠玉在前,也让杜如晦当即又来了几分兴趣,打开奏疏内容认真看了起来。

他看完奏疏后,陷入了沉思,倒让房玄龄都感有些着急了,笑骂道:“你这厮看完便看完了,怎么还不传过来?”

杜如晦哈哈笑了两声,才把这奏疏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看完奏疏之后,也是在考虑着奏疏里面得失。

薛稷提出内阁之策,李世民是跟他们通过气的,说过薛稷这个建议的。

他们当时听完之后,也是感觉到眼前一亮。

只是这里面牵扯到太多的利益,很多事情需要细心思量。

得知李世民把起草内阁制度的事情,交给了薛稷之后,他们也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他想要借此看一看薛稷的成色。

以他们看来,薛稷虽天资聪慧,但终究年轻,初掌权柄,只怕考虑事情会有失偏颇。

薛稷是他们看好的后辈,他们自然不愿想看到薛稷掉进深坑里,万劫不复。

可人教人。百次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

他们要等到薛稷快要踩坑,才好跟薛稷说明白里面的得失厉害,让其有所长进。

可他们看完薛稷所写的奏疏,之前担心薛稷会踩的坑,薛稷全部都没踩。

相反,一些他们考虑不到的问题,薛稷也都在奏疏里面展现出来了。

房玄龄眼光毒辣,说道:“此本奏疏有些汉代郎官的影子,却又不尽相同。”

“薛稷删去很多郎官的职责,添了些别的职权,一增一添之间,颇为得宜,此策可行。”

杜如晦也忍不住说道,“钟灵毓秀莫过如此啊!”

“薛稷也就是年轻,又再长几岁,恐怕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得退位让贤了。”

李世民听闻此言,摇了摇头,说道:“他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不过,薛稷倒是机灵,所思所想,不止如此,年纪轻轻的,倒是懂得玩弄人心。”

“一样新的东西出来,无论是好是坏,总是容易被人抗拒。”

“薛稷特意以汉代郎官制度为底色,是想把这个内阁往古制上面靠,让那些守旧的大臣无话可说。”

杜如晦也笑着说道,“无论如何,若成立内阁,陛下便不需要如此劳累了,考察年轻官员也多了个机会。”

李世民心里则在考虑着,有哪些官员能够加入到内阁中来。

这里面有很多得失需要衡量,世家的官员能占多少,他的心腹又能占多少,寒门又能占多少。

世家里面的派系,也需要考量。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明天便是大朝会了,这个奏疏先拿到朝会上,让百官去看一下。”

“就尽快把框架给搭起来,至于要用哪些官员入内阁,朕心里再思量思量。”

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拱手说道,“臣遵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