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上映以来,创造了一个个观影记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

电影让大众将视线注意到白血病人,以及其他罕见病患者的身上……”

足足四十秒的报道过去,李瑕才关上新闻联播频道,一脸呆滞的拨通了电话。

“韩董,您有这能量早说啊,害我一直提心吊胆的。”

“我有个屁能量。”韩三坪没好气道:

“你的电影已经直达内阁了,原本搁置的医药改革被长老重提。

安心宣传你的电影,别搞事……”

各大官媒发声之后,一些扬言要封杀李瑕的声音来得快,去得也快,瞬间销声匿迹。

《我不是药神》的票房也因此来了波小涨幅,1月5号,电影上映第9天,总票房6.9亿。

超越冯晓罡的《大地震》,重回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宝座。

让一直支持他的网友兴奋不已。

“谁还说李瑕在宣传盗版药,故意针对药商的。

人家在燕京日报的专访上都说了,只为了让人们注意到病人群体。”

“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精神资本家,在这共情药商。”

“……”

虽说攻击李瑕的声音少了,但还是有不少声称是某医药实验室的专家在为药商说话。

“制药界有个共识,那就是生产药片便宜,研发新药难。

制药业是个研发投入极高,成功率极低的行业。

最终能成功上市的药品,必须收回所有的沉没成本,并肩负起继续投入研发的资金来源。

特别是一些罕见病,可能全球都没有多少病人,为了摊开研发成本,药价自然就上去了。这很符合客观规律。”

“我希望大家能理智看待,所有的药价都是合法合规,受到法律保护的。

电影里将其塑造成唯利是图的商人是否有失偏颇?”

“……”

在各种声称专业人士的开脱下,一些观众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如果某种疾病全世界只有一千个病人。

这一千人来平摊研发费用,药价自然就高得离奇。

一些人开始迷茫了,完全不知道该帮谁。

与此同时,有相关行业的大佬看不下去了,终于忍不住曝光了行业内情。

“格列卫的研究一开始完全是依靠公共资金,像是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这些地方的资金投入。

喏华是在临床二期才开始接手,预计花费不到一亿美元。

这款药01年在老美上市,02年销售额达到6.5亿美元,03年10亿美元,04年15亿美元。

到这里喏华把之前的公共资金部分都全部挣了回来。

然后直到今年,去掉成本,喏华依靠这款药至少挣了超过200亿美元。

你们是怎么好意思昧着良心说药价高是为了分摊成本的?”

大佬直接把成本和利润摆在台面。

夸张的数字让所有人惊掉下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