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清松,这是我师侄一截,还未请教前辈尊号。”三人骑马顺路北行,清松这才想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他指了指一截介绍了一下才问道。老道看向一截,一截拱手作揖。
“哦吼吼,老朽随号雾露,只在途中自己起的,以前在山修行也有个道号,不过现在不提也罢了。这位小道友也是神采奕奕,少年英雄啊。”
一截被夸,心里发乐,不知客气,只是垂头不语。
“正是,我这小侄子聪慧过人,天赋异禀,确实是个修道的好苗子。”
这就显出徒弟和师侄到底有不同了,若是徒弟,清松听到有人夸赞,肯定要推辞客气一番,但不是自己徒弟,也没什么好自谦,便代他泰然受之,还自己又夸赞了一番。
一截更不好意思了,喊了声“师伯!”就算是拒受了。
“我闻经书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长同师兄弟、师侄既然是仙修之人,为何会下山济世救人?”
清松正想反问他“你不也悬壶济世吗?”但是转念一想,这老道突发此问,肯定不是普通疑问,必然是来辩经来的。
他虽然不是像他师弟清风那样的辩经高手,但是这样水平的问题还是能答上一答的。而且,这老道同为修士,又不是上真观的,自己若在此处跌了分,也丢师门的面子。
“前辈既然有问,我不得不在前辈这里卖弄了。《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人德,顺道者为德。无为乃是顺应天道不能忤逆。人德贵在顺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为何不德?说的是上等的‘德’不妄做,不逆为。上等德行不以德自居,以德自居,强行造作,就是下等德行。”
“哦吼吼,受教受教。那何为顺道,何为逆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说明道是有为的,是恒常的。德是道之得,所谓德就是得到了道,或者说没有失去道。顺道顺道就是顺应自然。”
“那万物皆死,我等修道求长生岂不是违背自然吗?”
“得道则生,失道则死。求长生并非不自然,万物皆有死正是因为万物不总是得道的,总会失去道,而改变其存在形式。从来只听过得道长生,没听过失道德的还能长生。”
“妙哉!”老道捋捋胡须说道:“不愧是名山大观的上士,经辩娴熟,教义在胸啊。”
清松抬手道:“不敢,我学经不精,只是粗通名理。”
三人正一边走一边说,一路向北来到了一片水泽之地。这里芦苇成片,上午这个时间,雾气昭昭,视线看不到多远。原来早上只有些薄雾,进了这一片之后雾气越来越浓,回头看,来路都被雾气吞没。
清松心道:看来,很可能是这片地面上起的香。
几人下马,驻足沼泽边观看。清松回首对二人说:“你们在这里等我一阵,我去去就回。”
随后他腾步飞身纵入芦苇和菖蒲等杂草深处,点踩草头,踏跳芦苇,很快便消失在雾气中。白日茫茫照透着雾气,天地仿佛成一片。
老少二人站在岸边,老道微笑问一截:“小友,你师伯竟然还有这等本事哦,你们观中修士都有这般武功修为吗?”
一截对老道还有点生,不太原意同他说话,但是不回应好像又太无礼,只是敷衍一句:“并非,我师伯武艺超群,没有几个人有他这般功夫。”
“从这轻功步伐中我就能看出,你师伯的内丹修为已臻化境,虽然成就内丹还是海市蜃楼,不过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不得了的。”
一截并未回应,老道自顾自拿起腰间挂着的葫芦饮了一口,也不知葫芦中是什么。一截盯了半天,老道瞟见,将葫芦往前一送道:“小友也来一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