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咱有粮啊,司隶校尉暨彦抄家得来的粮食已运送到建业了。”黄皖提醒道。

现在的暨彦还远在豫章郡查抄齐王孙奋的资产。

“不够,远远不够。”孙亮有些泄气道。

虽然诸葛恪,孙綝,孙和,孙奋以及一些直系亲属等人都被抄家了,去掉暨彦私自用掉的,赏赐部下的,所剩下的倒也不少,可是孙亮心大啊,要搞养猪,就要搞大规模的。毕竟这江南可是一年两收,所用粪肥量也比较大。

“陛下,粮食咱吴国也不是没有,只是都在大族手里了,不如让他们捐点吧。”黄皖继续建议道。

孙亮摇了摇头,不以为意的道:“捐?切,杀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捐的。”

明朝末年,国家都快灭亡了,北京的士大夫们手里有钱有粮,也不愿意捐给国家,最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把这些士大夫全给抄家了。

所以让世家们捐粮什么的,就太不靠谱了。

“捐?咦?哈哈···,好,好,好。”孙亮似乎想通了什么,有些兴奋的说道。

黄皖看孙亮如此,有些纳闷,道:“陛下?怎么了?”

孙亮笑呵呵的回道:“呵呵,没事,朕有办法弄到粮食了。黄皖啊,下诏召少府谭邵,大司农刘纂即刻入宫。”

黄皖不知道孙亮想干什么,也不敢多问,于是道:“诺。”

孙亮的这个想法很庞大,主要目的就是从世家和商贾们手中弄到粮食。

让他们捐?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以皇帝的名义去借?孙亮估计就算能借到,也少的可怜。

那不如找理由抄家吧?

抄家的话就是属于明抢了,副作用太大,会严重影响孙亮的统治,所以也不行。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用以上的方法,简直侮辱孙亮的智商。

孙亮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谋划,其中第一步就是要收粮食的交易税。而收粮食的交易税,就得先说服大司农才行。至于喊谭邵前来,因为孙亮这盘棋很大,所以必须得有少府的帮助。

少顷,

谭邵和刘纂来到了温调殿。

温调殿御座之上孙亮早已恭候多时了。

“臣邵,拜见陛下。”

“臣纂,拜见陛下。”

“二位爱卿,都是自家人,何须多礼呢?快入座吧。”孙亮热情的招呼道。

孙亮的说的没错,这二人确实都是孙亮的亲属,谭邵是孙亮的姨父,刘纂是孙亮的姐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