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按着大明律来办事儿,只有无后的情况下,才能收继同宗亲属的侄孙为后,不能收养外甥为嗣子,也不能收养毫无关联的人为嗣子。

大明律就是摆设,用的上的时候用一用,用不上的时候放到一边供着就行了。

现在要从豪强、贵戚身上咬下一口遗产税来,就绕不过收继义子这一关。

遗产税针对的是勋戚、豪强,根据家产规模划分等级。出现遗产继承时,嫡子、庶子、义子为三个阶梯,要么缴纳一定比例的遗产税,遗产由嫡长子继承要么遗产按比例由嫡子、庶子、义子瓜分。

遗产税不高,只有总资产的一成如果选择均分继承,那么嫡子均分七成,庶子均分两成,义子均分一成。

但凡是豪强、贵戚之家,谁没几个世代恩养的家生子?

要么缴纳总资产一成的遗产税,要么均分遗产,让无血缘关系的义子分走一成。

要避免资产继承时出现稀薄,那豪强、贵戚们只有一个办法,只生养一个嫡子,不收纳义子,就能避免遗产税的同时保证资产全额转移到子辈手中。

就这时代的夭折率,三个儿子才能保住香火,两个儿子都不保险,只生一个嫡子那绝嗣的风险很高。

所以绕不过去,只要颁布这道政令,豪强、大地主、大商人、贵戚的产业就会出现分裂现象,减缓兼并速度。

土地兼并,最难的永远是十亩地到百亩地这一环节,这得看摸不着的运气有了百亩地,熬到千亩地,这是个积蓄的过程,看时间。产业越多,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增长的幅度就越大。

按照遗产税分割大户为小户,在佐以严格的户籍法,使多余的成年子嗣单独列户,避免出现四世同堂,上面一个老爷子,下面挂几百口的事情发生。

秦汉就有成熟的户籍法,一户只能有两个成丁你生养再多的儿子,你户口下除了本人成丁外,只能再挂一个成年的儿子其他成年的儿子只能推出去单独列户。

肢解大户,大户有反抗手段?

推恩令肢解大的王国、侯国,这些诸侯王有反抗手段?

或许有反抗的心思,可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反抗,你的一帮儿子就闹的你寝食难安!

吕维很疑惑,这会不会直接逼反南京的留守勋戚?

那些勋戚才是真正的有钱人,比北京这里的有钱、有势且滋润的多。

应他的疑惑,毕自严出示一份名单,双手递上:“道主,这是在京公、侯、伯联名起草的请愿书,恳请朝廷收缴遗产税。”

一侧李长庚笑说:“遗产税本是英国公提倡的,赖主上天威,勋戚惴惴不安,才出此下策试探朝廷。”

收遗产税,说明朝廷对勋戚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即便改朝换代,勋戚不闹腾,还是能延绵下去拒绝收遗产税,意味着朱家藩王的前车之鉴,就是天下勋戚们的榜样。

武周代唐,杀了多少李唐宗室?又杀了多少关陇贵族?

反正北京的勋戚们还想富贵生活,不想被清洗出局至于遗产税政策颁布后,地主豪强们、南京留守勋戚们怎么看这和北京勋戚有啥关系?

吕维总觉得勋戚们提出的遗产税目的不良,最坏也就是逼反一些人。

自己能想到,这帮老头自然也能想到,他们似乎巴不得有人跳出来n

新军、旧军每年将近两千万的军饷,不用来杀人、打仗,岂不是太浪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