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陆续编训了四个师,南京只有一个师。

北京四个师编训时,对北京勋戚、世袭武官严防死守,新军与北京勋戚不存在亲密关系南京一个师,却从勋戚、南京卫所武官家族中选拔合适的兵员,这是本质的区别。

南京勋戚、武官家族有人丁在新军服役,而北京勋戚则没有。

这样的待遇差距,南京勋戚该不该满足?

满足的话,就该有满足的表现不满足的话,那中枢就有别的应对办法。

徐梦麟一席话语,即是提醒,也是警告,同时也是督促。

督促南京勋戚珍惜机会,赶紧表态不要等到马士英就任南直隶巡抚,也不要等到年后北京派一个师南下。

到那步田地,南京勋戚就没选择的机会了。

南京勋戚该怎么表态?劝进?还是别的?比如发挥姻亲影响力,瓦解沐启元掀起的叛乱。

南京勋戚需要时间布置,今年的秋闱乡试也拉开大幕,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摆到吕维面前。

各地的学官都已被替换,考试的题目朝野也有默契的会围绕一个新字展开。

其实不存在需要重新操作的问题,这个新问题是吕维自己引发的。

首先是朝鲜,也会进行乡试,由袁可立主持朝鲜乡试,选拔朝鲜籍贯的举人究竟要给多少名额?

吕维给了朝鲜每年三百举人,每科三十的进士名额由此引发了朝中关于各省举人、进士选拔限额的讨论。

大明自南向北统一天下,南方大开发后文风鼎盛士民殷富,所以南方文人是官场主力军。

可朝野普遍认为是汉末得道的仙人那么汉末时,南方荒芜,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巴蜀、荆楚地区才是精华之地,那么仙人对这些地方的认同感会更高,出身这些地方的可能远远高于吴越、闽粤地区。

围绕吕维不可捉摸的出身籍贯,朝野北方籍贯的官员普遍有一种心理优势。在乡试这种关系当今、未来的十字路口,北方籍贯的官员借口朝鲜举人、进士名额限定一事做文章,主张对各省的科考选士工作一视同仁。

众所周知,北京籍贯在科考时很占便宜的。

这年头也是这样的,北直隶地区的乡试,选士名额就远远高于各省其他地方是一百个秀才才能中一个举人,北直隶可能是五十个秀才里中一个。冒籍北直隶参考,中举的可能性大增,增加两三倍。

对江西这样的地狱考场的考生来说,拥有北直隶籍贯就像b一样。

再说党争始终争斗个没完没了,就是科考大省出来的官员前仆后继、抱团争抢最紧缺的资源官位资源的一场无底线斗争。你干掉这一批官员,每次科举对方依旧有新鲜血液加入,受迫于严峻形势,新进士抱团战斗的趋势也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没有底线。

所以从科举源头上打压数量优势的南方士人,从根源上掐住东林党补血的血管,就能很好的遏制党争现象,避免一家独大。

可怎么限制名额?

总得有个让各处心服口服的标准来,北方官员见吕维最关心税务、户口、军队,就围绕税务展开讨论,认为纳税多的地方就该多一些名额,纳税少、不纳税的地方,名额就该少。展开讨论偷税漏税的地方,就该取消当年的名额,以示惩戒。

原来他们是不敢这么讨论的,松江府、苏州府两个府上缴的税,比河南一个省还要高真这么讨论,河南士人得急的跳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