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苏州府是支持东吴王张士诚的老根据地,西吴王朱元璋赢了,自然要狠狠惩戒支持张士诚的东吴地区。所以这两个府施行的是重税,每年税收高于河南。

并不是说两个府的税收总量超过河南,是起运部分超过河南河南这么大一个省要供养藩王,要维修河道,所以每年税收的大头是存留,是花在了地方度支。

对中枢、对户部来说,地方存留多少与户部有啥关系?

户部、中枢看的是地方起运的税收,这才是中枢能控制的财政,所以苏沪地区起运的税收高于河南,就显得苏沪地区很重要。

洪武时期一年收两千百九十万多万石,浙江一省二百七十五万石,苏州府就有二百十一万石,松江府有一百二十一万石,常州府有五十万石。

朝廷也知税赋过重,江南士人当政后,陆续采用折银这种办法,将东吴地区的税赋压了下来。

现在吕维重新厘清田税,按着田亩数量起税,河南一省有田七十四万顷,松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加在一起才二十万顷。

革除藩王后,按照现在的税制,河南一省田税几乎是松江三府的四倍,那么河南取士的名额就得按比例来算,理应比三府多三倍半!

将税收与取士名额、比例绑定,也有激励地方积极纳税的好处特别是江南士民、官员积极反对南京设立新军第五师的情况下,北方士民、官员提倡的取士名额与纳税数额绑定的说法让吕维好感大增,也没深想这道政策的改变会引发多大的动荡。

他这里都同意了,张嫣更不会阻挠,朝中公卿奉承吕维还来不及,有几个敢阻挠、违背?

刚入阁的礼部尚书温体仁是浙江人,可他是个异类,将这条政策详细化。

根据每个县的税收,规定了每个县每年可以考中的童生名额,和童生总额根据每个府的税收规定了每年可以考中的秀才名额和其总额度省一级的赋税比例决定了每年各省录取举人的名额,举人是不限额的。

每年录取多少举人,多少进士,由中枢调控数量,确定数量后,再根据每个省的税收占总税的比例,分摊指标。

为保证京城的优越性,北京额外增加一倍指标南京额外增加五成指标。

为保证云南、贵州、广西这三个穷省、不纳税省的基本利益,也分别给与最低保障名额。

也为了保证这一届乡试的平稳过度,今年举人名额比往年的平均名额会多出五成也没办法,按照南榜、北榜的考察制度,官员数量必然吃紧,以后出现秀才级别的内阁、尚书,也将是有可能的事情。

再说生员优免的待遇早在辽饷不足时,就被户部列入杂项给砍掉了,每年四十多万两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增加举人数量,并不会增加免税群体,不会造成实际的减税情况。

举人录取数量提高五成江南、东吴东区保证录取数量小幅度降低,避免剧烈反差,根据纳税额度,大幅度提升河南、山东、湖广的名额。

尤其是湖广的名额,比原来直接多了四倍!

因为吕维相信、采纳了万历六年张居正执政检地时的湖广田亩数据,那个二百二十一万顷的湖广,不是万历三十六年砍的只剩下七十万顷的湖广。

湖广的士人如果愿意缴纳二百二十一万顷的田税,那就享受四倍于以往的举人、进士名额!

如果不愿意,那就算了

湖广已是产粮重省,江南地区每年还需要从湖广采购、运输粮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