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凰本已下定了决心,要把另外两成农具的事办漂亮了,再将结果摔到苏哲面前,好好的扬眉吐气一番。然而事与愿违,她这边还没理出头绪,朝堂上,已经为这次屯田的实际主事官员争了起来。

“臣以为,屯田之务,事难责重。宜效先朝故事,以五十人为一屯,屯设司马,上设典农都尉、典农校尉,以典农中郎将统之。”

楚帝面前,大司徒孟岩侃侃而谈。

“臣以为不妥。”

新任吏部尚书孔达出声反对。此人是会稽孔家的旁支,素来以识人精到、断事明敏著称,苏哲被擢升之后,推荐此人继任自己的位置。霓凰反射性地向苏哲看了一眼,只见他微微垂着眼,神色淡淡,似听非听,不但看不出是赞成还是反对,连这个主意和他有没有关系都看不出来。

他会推荐的人,想来应该和他观点一致吧。或者,孔达这话,根本就是为他代言……霓凰听政近年,渐有心得,不自禁地开始细想。想着想着就不禁一凛:为人上者,不可只看表面不深究内里,也不可毫无根据地妄加揣测。

为政何其难也。

如果她开口问苏哲,苏哲是会告诉她的。或许会卖卖关子,会笑笑说“公主且自己想”,然而,终究会详详细细、毫无隐瞒地告诉她的。

可是,她……凭什么就这样理所当然呢?

凭她是公主吗?

她就这样一直靠苏哲教吗?

她定了定神,屏息地继续听孔达说下去:“此番屯田,虽然要动用两万人,然而这两万人并不是聚集一处。分到各府各县,每一地都只有三五千,甚至几百人罢了。二千户以上为上县,这些人事,当地州县尽可料理,又何必另设官职?”

“孔尚书此言差矣。屯田非比寻常农耕,半军半民,非州县可以统管。况且耕牛农具,皆由上出,自然要由中枢设官直辖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资格在朝堂上发言,别的能耐不说,至少把话说得有理有据的本事,人人都有。你不能跟着他们的话去绕,要从他们的话音背后,听出他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地坚持、退让,或者拿出利益来作交换。”

父皇曾经这样告诉过她,苏哲,也对她说过差不多的话。

他们双方要的是……要的是……

霓凰忽然发现,除了苏哲所愿,她知道是增强国力,是物阜民丰,其他人,她还是无法光听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能明白他们背后要的是什么。

霓凰暗含忧虑地看一眼穆青,看到一张比她更加茫然的脸。与此同时,度支尚书周从也开了口:

“臣以为,另立官职不可取。典农中郎将,二千石校尉,比二千石都尉,六百石,司马,三百石。二万人屯田,就算风调雨顺,年入不过百万石,若按大司徒所言设立官职,一年官俸支出,至少二十万石,则这番辛苦所为何来?”

度支尚书周从,荆襄寒门。霓凰依稀有印象,她先前指派去巡视丹阳工坊的周方,还要叫这位周尚书一声叔公。从两个人的年龄看,虽然肯定是远房族人,可是……好歹也是同族了。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进入中枢的?以一介寒门之身,逐渐拔擢到秩比千石的度支尚书,也没有人注意到吗?

“陛下,臣弹劾度支尚书周从,斤斤计较,动辄言利,有失大臣之体!”

“臣执掌度支,为天下计量税赋,自当如此!”

一句话好似滚水入了油锅,堂上众人纷纷插话。霓凰被他们吵得一个头两个大,然而看看周遭,三公九卿,各世家家主,除了大司徒之外都在淡然旁听,就知道这件事尽有得谈,双方不过是在讨价还价罢了。

而讨价还价,最后多半就是……双方各让一步。

霓凰有些厌烦地轻蹙了一下眉头。再耐心听了一会儿,耳听双方翻来覆去,了无新意,也没有更够分量的人发言,就知道快要到了得出结论的时候。果然孟大司徒与吏部、度支两位尚书又争辩了一会儿,相持不下,双双恭请圣裁。

“吾儿,你怎么看?”

忽然楚帝轻唤了一声。霓凰一凛,飞快地向上看去,只见楚帝目光从青弟身上缓缓掠过,仿佛是不经意般,又落到了她身上。霓凰顺势扫过弟弟,见他还是一副没什么主意的样子,看着自己的眼神里满是求救,心底大叫不好,面上却是毕恭毕敬地垂下了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