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轩先生:
前文“鸿篇巨制”、“长篇巨文”,把承扬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照先生的口气看来,幸而承扬不与先生见面,万一见了面,先生定要挥起“巨灵之掌”,把承扬一个嘴巴打得不敢开口,两个嘴巴打得牙齿缝里出血,而后快!然而承扬在逐段答复先生来信之前,应先向先生说声“谢谢”,这是因为人类相见,照例要有一句表示礼貌的话。继而再说,先生之文,真是“大放厥词”!
先生先是把自己的履历、资历摆了出来,难道是要拿出老前辈的身份来恐吓我吗?因为虽然因着年纪、岁龄,先生长承扬几十年,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又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以,静轩先生若是想仅仅凭借此就让承扬屈服,如若如此,那承扬恐怕要让先生失望了!
又,先生以为“提倡,流弊甚多”,又如此这般的说了一大串,几乎要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一切罪恶,完全归到“”上。还说“家”排斥孔丘,先生如有正当的理由,尽可切切实实写来,却没有正当的理由来辩驳,只用那“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空活来搪塞,或用那“岂犹以青年之沦于夷狄为未足,必欲使之违禽兽不远乎”的村妪口吻来骂人,则承扬便要把先生所说的“蜀犬吠日,固无伤于日月”这两句话,原样回敬先生了!
浓圈密点,本恶习!而先生竟认为“形式美观”,且在前文之上,大圈特圈,大点特点。想先生之原意中,必以为“我这篇经天纬地的妙文,定能使尔风承扬一小辈,拜服得五体投地”。又想先生提笔大圈大点之时,必定摇头摆脑,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这一句“平平仄仄平平”对那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对得极工整、极押韵!想必先生也会认为,这篇文章,若是在科考上,必定能大放光彩,夺得头榜头名!却不知,像先生这篇文章,恐怕即使起有科举千年来之主考文宗于地下,也未必能给先生你这么许多圈点罢!恐怕即便是先生的恩师,大儒董子,泉下有知,也会被先生气的活过来鞭笞一番!
闲话少说,句读之学,我中华之地是向来就有的!承扬采用洋夷之句读符号,是因为我中国原有的符号不敷用,乐得把人家已造成的借来用用。先生不知“钩挑”有辨别句读的功用,却说它是代替圈点的又说引号“”、是表示“句中重要之处”省略号……是把“密点”移在“一句之后”又有惊叹号!、疑问号?、停顿号、、括号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先生知识如此鄙陋,承扬惟有敬请先生去读一读书,再来同承扬说话。如先生以为是“工于媚外”而不愿下这功夫,那么,先生!“不学无术,顽固胡闹”这八个字,便送给先生,“生为考语,死作墓铭”。甚至,即便到了你“墓木拱矣”的时候,还是个不明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