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产生了心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地表示看好刘备,愿意将刘备扶持为蜀主,只希望刘备能够善待刘氏族人,而不是心狠手辣地自相残杀,那样的局面哪怕蜀国强大了,力压魏吴,也不是刘禅想看到的。

好在刘备还算仁德,至少这一次刘禅纳妃,刘备没有任何抵抗,而且还忙前忙后,劳心劳力。说起来,刘备的表现在刘禅眼里,很是加分。

刘禅听完了刘备所说,又安抚完了刘备,这才望向诸葛亮,诸葛亮会意,赶紧开始汇报,趁着刘禅和刘备两人刚掏完心窝子话,心情肯定还不算差,这时候再锦上添花一波,诸葛亮把握节奏极好,说道:

“陛下,臣今晨已是去了一趟胡府,和胡家主进行洽谈一番,臣发现陛下真是慧眼识珠,深谋远虑,于千万人之中,一眼就挑中了胡家主。胡家主的才识和能力都极其不错,见多识广,又有文韬武略,且在祁山关这儿,极其有底蕴。”

“胡家主正是我蜀国祁山关主将不二人选,能够得到胡家主的鼎力相助,这一切全拜陛下所赐,臣等佩服不已。有了胡家主,祁山关天时地利人和皆有,臣不用猜想,都知以后的祁山关肯定固若金汤,敌军再也难以犯境,撼动一二了。”

诸葛亮的确是陪着太子刘备,去了一趟胡府,也和胡遵见了面,彼此交谈过,然而真像诸葛亮那样说,就显得有些过了,胡遵也许才能是有,但肯定不会太过逆天。

刘禅明白诸葛亮是不愿违了刘禅的意思,既然刘禅娶了胡氏,那胡遵怎么说也是国舅了,按理身份来说,一个祁山关主将的位置,的确是有些低了。

要是让诸葛亮这个军师来运作,诸葛亮无论怎么样都不会选择胡遵作为祁山关的主将,毕竟胡遵是地头蛇,一旦当了祁山关主将,恐怕就不好掌控了。另外,胡遵也不是什么年轻一辈,提拔胡遵不会带来什么好处。

诸葛亮本是年轻,更希望能够培养蜀国那些年轻将领,当然要是像刘备这样的,那还是算了,诸葛亮带的是将领,可不是老大爷。

刘禅伸手止住了诸葛亮越来越有遏制不住的响天马屁和滔滔洪天,刘禅印象之中,以前的诸葛亮不是这样的呀,至少还是有些羞涩的,如今可能是军师当久了,越来越滑头了。

刘禅只好假装慎怒,笑骂了几句,说道:

“军师,莫要诓哄朕了,那胡遵纵是有些本事,应是远远不如军师、子龙和翼德等人的,朕对这点心里可清楚得要紧。不过这祁山关的主将一职,料想军师也能够看得出来,乃是收服胡氏宗族要付出的代价。”

“毕竟祁山关始终要有人镇守,朕何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不仅全了胡遵的心愿,使其放心,还替军师罗列了胡质、胡奋、胡烈和胡济等几个人才,当然,朕也没吃亏,朕成功地抱得美人归。”

“所以,这算起来只是一笔值得一做的买笔,还是双赢,所有人都没亏,除此之外,军师莫要再提,别说军师知道,以后整个蜀国也会知道,这胡氏与朕乃是姻亲,是外戚得罪不起。”

“只要有这么一点,胡氏之人,哪怕能力差点,甚至才能不足,估计众人也就忍了。朕在这里,不是要军师大义灭亲,唯才是用,不念旧情,而是希望军师能分得清轻重。若是关键的地方、职位之类的,一定得靠谱,选用真正合适的人才,至少无关轻重的,送给一些根盘错杂的人权当交情,也不是不好。”

“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以后军师身居高位,久了就会明白朕的感受了。莫提胡家主了,还是说说朕与胡氏的婚事吧。美人当前,老谈国事,太伤朕的心了。”

刘禅总觉得会不自觉地被诸葛亮给带入沟去,明明是不想去理蜀国军务的,刘禅只想坐享其成,毕竟诸葛亮那么年轻,就给出了蜀国丞相一职,赵云亦是同样,给了蜀国镇国大将军,要是这样,还老得刘禅指手画脚,那蜀国还不如早早降了魏国,图个省事。

诸葛亮看到刘禅的不情不愿,也就适时地不再谈论这些,其实诸葛亮可能受了陈祗的影响,以为服侍好了刘禅,就能简在帝心,得到刘禅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诸葛亮还是太嫩了,没有陈祗那么老奸巨滑,不同的人应该做不同的事情,对于诸葛亮,刘禅的期望,是能够不停地拿下魏国、吴国的城池,最不济,也能带好蜀国的军兵。

诸葛亮可不比陈祗,诸葛亮是用来打硬仗的,而陈祗在刘禅心里,仅仅只是用来一起吃喝玩乐的罢了,顶不上大用,至少在蜀国的内政或用兵之事,派不上用场。但刘禅明白像陈祗这样的人,也不可缺少。

其实,说白了,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刘禅将其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面。这一点,没有做过君主的诸葛亮自是不会明白,刘禅也不会点破。

“陛下莫恼,皆是臣等愚钝,忘了向陛下汇报重点。之前在胡府,臣等在太子的领导之下,已是和胡家主等人商讨完毕,达成共识,三天之后正是良辰吉日,适合迎娶,届时我方将会从祁山关出发,一路直奔胡府,前往接亲。”

“接了亲之后,就会在祁山关和胡府两地大摆宴席,设立流水宴,确保每一个祁山关将士都能感受到陛下大婚的快乐和幸福。婚礼一事完成,待陛下一切准备妥当,就将胡贵妃护送回蜀宫,如此安排,陛下觉得如何?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诸葛亮也很懵,刘禅是蜀主,大小事情都得刘禅说了算,偏偏刘禅娶老婆,操办的人却是太子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哑巴吃黄莲的是还没有拒绝的余地。

诸葛亮只能硬着头皮跟胡遵商议,事实上胡遵也很懵,毕竟刘禅陛下娶亲,胡府一切听从安排就是了,谁还敢大跳起来指手画脚,指摘皇家纳妃之事。

诸葛亮明白不能无功而返,只好循循善诱地给胡遵出了一些随时可改变的方案,胡遵当然没有意见,也就定下了三天之后,实行迎娶一事。

至于娶完了胡氏,后续的操作安排,诸葛亮根本就不想管,刘禅想怎么安置胡氏,根本就不关诸葛亮的事,又不是诸葛亮的老婆。

好在诸葛亮与胡遵商谈的时候,胡遵提到刘禅曾有意想将胡氏送回蜀宫,那就好办了,所以诸葛亮又将这一点添加了进去,来个与刘禅不谋而合。

“大善。军师办事,始终是细心和周全,朕很满意,一切就交给军师去操心,朕坐等美人主动投怀送抱了。到时礼成之后,军师可得多喝几杯,权当朕答谢军师之礼。”

刘禅笑意吟吟,倒是真的认为诸葛亮做事极符合自己的心意,本来这些都是跟胡遵谈好,并且做了承诺的。诸葛亮能够主动提出来,可想与胡遵必定做了深入的交流,彼此形成了共识。

手下的人做事情要是个个都像诸葛亮这般精明,那刘禅就真的放心多了。至少不用操心一些细节问题,而往往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