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一大早大家穿上年底新添置的行头,匆匆吃顿昨晚包的饺子,出门访友或是等待亲朋上门拜年。
走在大街上到处是拜年的人群,中国人本来就喜欢和群,初一拜年更是得热闹非凡,成群结队的人群在街头相遇,互送着新年的祝福,村落里更是四处洋溢着欢笑。小孩子在年初一也变得格外乖巧,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一天会得到压岁钱。
在初一熙来攘往的街头上,人群以家族为划分,成群结队,奔向各自家族的长辈那里。在长辈的堂屋里,都会摆上一桌供品,供奉自家过往的祖先、亲人,拜年的晚辈到家后,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对着先人的排位俯首磕头,其后才是给长辈拜年,说些祝福的话,聊些开心的天。有小孩子的,长辈会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到孩子的衣兜里,小孩子断然不会伸手去接的,还会红着脸佯装拒绝两下,最终还是强忍着欢喜揣走了压岁钱。
初一的拜年极为讲究,先去谁家后去谁家是有说道的,长辈那里自然是要先去的,其次就是关系好的,那些日常处的一般的亲戚都往后排。初一这天,即便是往日里有摩擦的亲戚,也是要拜年的,否则就会被评价为:不懂事。春节的欢乐祥和压过一切,这应该算得乡村政治的范畴。
年初二是外甥看舅的日子。在老家有一句俗语:“外甥随舅”,也就是说外甥在长相与性格上都跟舅舅有相似之处,可以看出外甥与舅天生就是投缘,所以在这一天外甥们都会带去厚重的礼物,而舅舅们理所当然会精心款待。在这一天,有外甥的人总会兴高采烈,由舅舅看的也是趾高气昂,因为这一天就是他们的节日。
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每个孩子家里的亲戚还是比较全的,初二看舅这天,几乎人人都有事干。早几年我父亲的舅舅还在,住在邻村,他便一大早,赶去探望,待个把小时聊聊天,留下点礼品,便赶忙赶回来,他要招待自己的外甥。父亲有四个亲外甥,其中的两个住在市里,很少回村。家里的两个外甥基本每年都要过来看望,父亲也是尽心招待,每年都得喝多。以至到后来两个表哥一进家,表嫂就跟着过来,跟我母亲说:妗子啊,可别让她俩喝多了啊。然而,不喝多是不太可能的,每年初二的大街上,尽是喝多的外甥和摇摇晃晃的舅舅。
初三是女儿回娘家、女婿看岳父的日子,对于大多数乡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结婚生子的人带着妻儿和大包小包的礼物去老丈人家,尚未结婚的更是小心谨慎,在家人的再三叮嘱下怀着忐忑、兴奋的心情敲响丈人的家门。对方自然也是做好十足的准备,生怕失礼。在农村,礼节是不可疏忽的。
我舅舅也在邻村,因为和姥爷住在一起,所以初二看舅那天我基本没去过,通常到了初三和父母一起过去。姥爷在的时候,初三是一年中的大日子,这一天,母亲家的亲戚基本聚齐,呜呜泱泱一大院子,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每次得摆个三五桌,热闹的很。后来,姥爷不在了,聚在一起的人也越来越少,本来就比较远的亲戚走动就更少了,也越来越生疏了。老人往往是一个家族凝聚的核心,是连接彼此的枢纽,老人在,亲朋聚、家业兴。
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