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陈矩吃了一吓,万没想到这方三娘竟会生出这么一个想法来,看她面色不似作伪,连忙瞪起眼睛,你跑了那我岂不是空欢喜一场了,“方将军,你是我大明的功臣,是我大明立朝以来第一位女将军,朝廷上下都对你寄予厚望,陛下更是盼着你早日进京。你切不可生出这般糊涂心思”,想来可能自己方才那番提醒吓着了她,心下不由有些懊悔,“方将军,此事休要再提,否则将置陛下置朝廷于何地?你可知这西镇抚司于我大明是何等地重要!”。
西镇抚司于他陈矩而言自是万分地紧要,可于大明朝廷而言却是未必了,当初议定增设西镇抚司时,于朝堂诸公那里更多的是无奈之举是几方角力的产物,实际上是吕调阳万般无奈之下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谁也不会想到短短两个月过去方三娘又立下了这样的大功,这个时候说出来,陈矩确也有几分底气的。
刘显入川原本是为清剿都蛮之乱,不想那凌远却是不费一兵一卒便招安了僰人,其后僰人六千族兵倾巢而出跟随刘显平夷大军出征,声势很大,但于朝堂诸公而言不过是走个过场,炫耀一番武力以震慑宵小,都蛮这个西南最大的祸患都被朝廷收服了,谁也没指望他们还能清剿出什么来。可娄山关的消息一传过来,文武百官一个个张着嘴巴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深得朝廷信任的播州杨氏竟然反了,‘老子要亲手剐了他!’,一向行事稳重喜怒不形于色的老臣杨博能摔了杯子咬牙切齿地说出这般话来,可想他心中是何等地震怒。
震怒过后是脊背发寒的震悸,去年朝廷定议清剿四川都蛮之患,播州当时杨氏的表现堪称典范,不仅出兵出粮,新任播州宣慰使杨应龙更是主动请缨……,现在想来,只有湿透重衣的冷汗了。
同样让他们震撼的还有娄山关的战果,六千僰兵只用了短短不到两个时辰便硬生生地拿下了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西南雄关,自身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僰人首领方三娘更是孤身入关生擒了贼首杨应龙,抓住杨氏造反核心人物的同时也抓住了解决播州问题的关键,也为西南的改土归流趟出了一条路来。
震怒、震惊、狂喜、庆幸过后,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如何赏赐方三娘。
这原本并不是个问题,如何评功如何行赏朝廷均有一套严格完备的定制,依例报功便是了,可现在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了。当初赐方三娘一个昭信校尉是为了招揽人心安抚僰人,尽管没有先例但谁也没当回事儿。可谁也没想到她这么能打啊,立下这番大功,不赏是肯定不行的,西南非乱了不可,可如何赏却是把张居正、吕调阳和冯保给难住了。武官因功升迁依制是升散阶而不是升实职,夜取娄山关生擒杨应龙,为平定播州杨氏叛乱立下首功,论功连升三级都是少了,方三娘原本是太平长官司正六品长官,接受招安陛下授正六品昭信校尉,如此一来,哪怕只升一级,那也得是从五品的武略将军,如果真要连升三级那就是要授从四品宣武将军了。可问题是方三娘是女子啊,册封女子为将军,即使只是个武略将军这样的散官虚衔,将军中最低的一等,大明自立朝以来都没有这个先例。别说大明朝了,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数不胜数,妇好、荀灌、毛皇后、萧绰、杨妙真……,可朝廷正式册封的女将军一个都没有,包括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昭公主,虽然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但她也没有被正式册封为将军,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正式册封的女将军,是万历的孙子崇祯册封的镇东将军秦良玉,不过还要等到明年她才会出生(1574年―1648年)。
兵部报功的折子递上去了久久不见回音,却是等来了杨博、谭纶入阁的消息。兵部那边群情激愤,兵科右给事中陈吾德(1528-1589,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率先发难,矛头直指小皇帝朱翊钧,‘陛下能张榜招贤女教习,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女将军?’,有人起了头,众言官一拥而上,骂张居正有风险,可骂皇帝却是天经地义越骂越显骨气,正好借了这由头缓和一下与首辅大人的紧张关系,何乐而不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刘应节,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的王崇古紧随其后,上疏要求立即下旨封赏方三娘,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的殷正茂距京城太远还没得到消息,否则肯定也要上疏大闹一番。曾省吾这个新任兵部尚书自然更不能落于人后了,否则他这个兵部尚书也做不长了。
小皇帝这几日正因了方三娘生擒杨应龙的事高兴得手舞足蹈,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顿乱棍打得蒙了,赏!一定要赏!朕没说不赏啊?
于是兵部报功的折子便推到了小皇帝那里,小皇帝提着笔左看看右瞧瞧,张先生背着手仰头看天,吕大人低着头看着脚尖,冯大伴臊眉耷眼的不说话,杨大人谭大人半闭着眼睛直打哈欠。那就是没意见啊,于是大笔一挥——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差点把这孩子当场给气哭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