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王老师大名王洪剑,是学校“青桔文学社”的指导员,也曾是县一中的学霸、他们那一届毕业生里的风云人物,去年刚从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毕业。

同学们中间都在传王老师省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也是一个牛逼人物:学生会主席、学通社社长!写诗、写小说,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全省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并取得三等奖!

据说本来可以留校的,但在临毕业的时候不知道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但没能留校,就连安南县的学校也都不敢录用他。

而安南县八中位处高桥镇,正儿八经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愿意到县城工作,不愿意“下乡”,就连之前分配过来的一些老师也都陆续想办法调离了这里,实在是师资缺乏,求贤若渴。

老校长郑直就顶着风险、扛着压力把王老师招到了安南县第八高中,但他解决不了王老师的入编问题。所以,直到现在王洪剑也只是一个代教,虽然年年受到学校、县里表彰,可就是无法转成正式教师,平时干着和其他正式老师一样的活,却享受不到正式老师一样的福利待遇。

王老师爱读书,也爱写作,他的很多作品散见于省内外的各级报刊杂志,有的还获过奖,因为共同的爱好,王老师和胡若云有点不像是师生,更像是一对忘年交的朋友,或者说是极有共同语言的文友。

胡若云虽然大部分科目学习不怎么样,但语文还凑合,加上有文学这个纽带,就得到了王老师的另眼相看。

胡若云的《人性禁岛王老师认真看了,他自己虽然不写这类“俗东西”,却给出了:“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的评价。

并对胡若云说:“我要是《故事汇的编辑,绝对会采用你这篇作品。”

让胡若云很受鼓舞。

改革开放十多年,农业发展迅猛,农村、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伸向农民口袋里的手也越来越多:各级学校大量所谓“教辅”、供销社独家经营的高价农资、各部门强令百姓办理的这证那证……

就连春节前必备的春联、鞭炮,经营者都需要到乡文化站办理相关收费的证件,否则被乡里的“执法”发现,就会没收你的东西。

这时候的王老师也就才二十二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恃才傲物,对这些现象很是排斥。

大概文人都是有这种毛病的,心里有话的时候不说出来能憋疯。但说出来之后又有两个结果:一是没有足够高的平台,你说就说,反正影响不大,当事人就当你放了一个屁!二是你说的话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你又扛不住巨大影响之后引起的后果……

王老师笔下的诗歌、散文等纯文学作品越写越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调查报告、言论越来越多,文笔也越来越犀利、越来越尖锐。

后来,王老师真的因为“乱说话”“捅了娄子”,不但受了处分,还差点丢了这个代教的临时饭碗。

直到后来江北大学实用人才性质的大专毕业,胡若云才认识到,虽然体制内的媒体人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比较多,但那也是有组织的。

作为个人,不管你说的如何正确、如何有道理,都是你的一家之言,是没有组织给你背书的,也就很容易出事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