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长安城中谣言四起。

来往商贩都在传说石勒已经尽起淮北关东之众,数有百万,兵分三路,每路三十余万。城中每日都有河东、弘农二郡的百姓拖家带口逃来,而城中的富户反而日日都有逃出城去的。毕竟在悲观者看来,若是石勒打入关中,长安必遭兵灾,倒不如逃去乡野。

虽然关东商路不畅,桓景也早就通过细作了解到了石勒各路军马的基本底细。所谓百万大军不过是加上被征调民夫的虚言,论战兵大约十余万,但即使如此,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长安大将军府上,日夜商议应敌之策。

在汇总了尚虞备用处调查得来的石勒兵力布置之后,望着插满了代表石勒军的黑旗的沙盘,李矩无不担忧地说:

“我军军马一共四五万,虽有潼关、武关之险塞,若要三路应敌,恐怕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在下以为,当尽力征发关中百姓从军,如此或可再得七八万,紧急训练之后,方才能达到和石勒同样的数量。”

桓景摇了摇头:

“征不得那么多,驱使毫无战力的百姓入军队,只会在军中造成混乱,百姓运粮就好了。唯退伍的原行伍之士,以及有习武习惯的良家青壮可以征发,但那也大约不过两三万人。”

关中现有的四五万人马,加上新募的可用军队两三万,总计也不过六七万,还是不到石勒此次西征大军的半数。而去年桓景集中所有的机动兵力,方才在晋阳和石虎打了个平手。如今三路大军,每一路都至少和石虎相当,亦可见对手的质量。堂下诸将都要么士人出身,要么在新军中学过算术,在这样的数量质量对比下,都感到了十足的压力。

只是也没有人想恶化堂上已经凝重的气氛,大家都沉默不语,直到桓景打破了沉默:

“敌人以三路大军前来,我军本来就兵少,如果还要三路应敌,恐怕每一路都要失败。”

众人愈加恐慌,难道主将也束手无策了么?

“不过”,桓景话锋一转:“但我军也有优势,关中内部交通便利,主力可以迅速切换战场。不如我军只出一路主力决战,其余两路则以偏师据守而已。”

接着桓景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有些突兀地询问尚虞备用处的头子冉良:

“先前襄国的线人报知石勒已经动身离开襄阳,可有情报说他去哪儿么?”

冉良据实以报:

“据线人说,石贼和他的禁卫出襄阳向南而去,是前往南阳的大营。此外据南阳的探子来报,石勒留守南阳的荆州刺史桃豹在南阳强征百姓砍伐树木,聘用良匠建造攻城器具,大营之中炉火尽夜不息。两个消息对照,可知石勒前往南阳,并以南阳为主攻方向的消息属实。”

“线人可靠么?”

“经过几方线人确认,千真万确。”

诸将立刻明白了桓景问这一句的用意是为了判断石勒的主攻方向。桓宣心中似乎已经对全局有了掌握,躬身进言道:

“若是石勒真的是去南阳,那么他们的意图就可知了。石虎既为石勒宗室,又长久独立带兵,肯定将为晋阳方向的主将。孔苌在洛阳屯兵已经一年,支雄带着青州兵也前往会合,可知他们二人将从潼关进攻。至于石勒亲自前往南阳,肯定是想着我军从前在南阳防备不足,所以想带着主力南阳进攻,攻击我军的侧翼。”

桓景表示认同。石勒的布置似乎并没有什么漏洞,三路大军的主将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士卒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几乎无懈可击,事情变得非常棘手了。

桓宣继续说:

“哥哥既然想要以一路应敌,可以以大军先灭其最弱的一路,然后次之,最终在关中伏地和敌军精锐决战。而石勒的三路大军之中,石虎应该是最弱的一路了。

“可以先集兵于河东,击破石虎,直逼晋阳,做出全取并州的势头。随后趁着另外两军为救不救石虎迟疑不前之际,立刻回师潼关,与郗道徽合兵击退支雄。最后两战之后,石勒估计已经行至长安城下,那就是我军与石勒的决战之时。”

诸将皆以为此计甚为稳妥。桓景沉思片刻,明白这是典型的田忌赛马策略。

但桓宣明显想得过于理想了,许多细节都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气,就算己方能够连续击败两路较弱的敌军,等到和敌军主力交锋的时候,恐怕早就是强弩之末。

于是他忽然抬头,驳回了这个意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