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发兵十万,所需粮草何来?民夫何来?岂是一朝一夕之事?”乐韶凤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可因当前略有小挫,便改变既定计划。夏国早就日薄西山,覆亡只在早晚,可派一员大将前往与汤侯爷共镇诸军。”

朱元璋眉头微锁,沉思片刻,却向李文忠说道:“朕打算让你前往川蜀督军。你意下如何?”

“臣谨遵陛下旨意。”

朱元璋点点头:“这几日你便准备前往吧。”

“是。”

朱元璋随即又转向朱大虎问道:“太子出发了没有?”

“还没有。太子殿下将在后天出发。”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向胡惟庸等人说道:“你们也都退下吧。”

胡惟庸府上,陈宁、涂节问道:“老师,何以如此恼火?”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说道:“乐韶凤,竟然在陛下面前驳斥于我,甚是可恨。”

“莫非是川蜀之事?”陈宁问道。

“你怎么知道?”胡惟庸讶异的问道。

“学生听闻川蜀战事不利,恐怕要败退而返。”陈宁轻声说道。

胡惟庸眉头紧锁,片刻后却沉声说道:“若川蜀战事失利,陛下势必会要问责众将。你到时候便以御史台的名义上书,将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乐韶凤的身上。”

陈宁上前说道:“学生明白。我一定让他无法翻身。”

胡惟庸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刘伯温,虽然被放归,但他不死,我心不安。而且我听陛下之意,似是想要重新召还。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不如让青田县令安排个罪名,将他法办。”涂节说道。

胡惟庸冷冷的看了一眼涂节,沉声说道:“刘伯温虽然没有了官身,但他还是诚意伯,就算青田县令有这个心,他有这个胆子?”

“刘伯温素好写作诗文,其中必有怨愤之词。我们搜罗来,呈报给陛下,纵然陛下不再治罪于他,恐怕也不会起用他了。”陈宁轻声说道。

胡惟庸闻言,抚掌而笑道:“此计甚妙,便由你去办,若此事办好了,我便举荐你为御史大夫。”

“多谢老师提拔栽培。”陈宁兴奋的说道。

就在胡惟庸谋划陷害刘伯温和乐韶凤的时候,朱标已经准备好前往河内的准备。

他们一行一千多人,经过十天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河内县。但此时的许安却并不在县衙中。

他此刻正在县城北边一个靠近沁河的村庄,组织人手挖井。

“老伯,这井估计要挖多深才能见到水?”许安向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问道。

老者名叫郑大井,他跟着父亲打井,已经有四十余年了,可以算是打井的行家。

在古代的时候,打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个技术活,想要打一口出水的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老爷,一般井要出水,最少也得打三丈以上。而今只挖出来一丈半,还差着远呢。”郑大井说道。

“那您看,多久能够完成呢?”

“大老爷,想要打一口井,平均下来,也得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刚刚进行了一半,最少也还得半个月后方能后出水。”郑大井说道。

“还请郑老伯,将打井的技巧教给他们,将来河内县百姓必会感谢老伯的。”许安说道。

郑大井闻言,顿时诚惶诚恐:“大老爷言重了。这是小老儿该做的,况且大老爷又给了我这么多如工钱。”

他是许安派人请过来的。许安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这么一个善于打井的老头。于是许安将他请过来帮忙打井,同时又找来十三个青年,跟着郑大井学习,以方便后来到各村组织挖井。

水井,也是抵御旱灾的一个办法,毕竟地下水,是最不容易受到旱灾影响的。

“博仁,你这是在挖井?”朱标问道。

“没错。”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一口水井,对旱灾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杯水车薪而已。”

他从许安挖井这件事,便知道了他的目的。

除非一个村子里,之前有十几口井,否则想要利用水井抵抗旱灾,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

许安却是笑了笑:“一口当然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二十口井呢?”

“二十口井?”朱标震惊的问道,“你说的可是一个村子二十口井?”

“当然。”许安指了指跟在郑大井身边的青年说道,“他们都是跟着学习挖井的,特别是探井的技术。至于挖井的人员,有那些劳动改造犯,自然不担心人手。”

抵御旱灾最好的就是搞水利工程,虽然他现在将沁河连通了很多村子,但是想要抵御旱灾,还是有些不保险。

因为沁河的水,甚至有了干涸的迹象。

所以他便打算挖井试试。

“殿下,前来河内,所为何事?难道又有人告我的状?”

“哈哈,你想错了。”朱标笑道,“我乃是来给你送火药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