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算是广陵地区也被魏军攻破,夺了东吴入海口,使得在建业的孙权既惊惧又惶恐,大有迁都会稽的打算。

若不是张昭竭力劝阻,说此时迁都东吴大势将去,适才暂时打消了孙权的念头。

但东吴眼下龟缩于吴地、越地,以及一部分闽地,且还有山越子民袭扰,国祚可谓是岌岌可危。

如此,就容不得孙权不多想。

建业实在太靠近前线了,哪怕隔着长江也不安全,一旦被大魏军两线夹击,就真的要灭国了!

因而,暗地里孙权吩咐心腹准备迁都的事宜。

嗯,十分的隐秘!

……

几日后,病养在家的周瑜就听闻此消息,于当日拖着病体在仆从的搀扶下坚持去上朝。

在朝堂上,周公瑾面色苍白,气血败坏,明眼人都知道这位大都督命不久矣。

但他还是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坚定的拒绝了孙权迁都的念头。

“陛下,而今我东吴已是生死存亡之际。”

“迁都虽可得一时生存之机,却不过是苟延残喘。”

“一旦因魏军攻伐,我军便弃守建业撤往会稽,长此以往,便是灾祸!”

“彼时,民不成民,军不成军,我东吴将再无抵抗之心,此举实乃是祸国之策,亦是魏国之愿。”

“故陛下万不可行迁都之事,唯有携万民、众将之心共同据守建业,及周边关隘才是上策。”

“瑜临死直谏陛下,谨纳之!”

临了,周瑜一拜到底,已经用上了死谏的字眼了。

听完周瑜的话,孙权面色难看,但他不好发作,底下那人毕竟是他兄长留给他的辅政大臣,外加对方命不久矣,他岂能做出让自己的帝王名声受污的举动。

沉思片刻后,孙权一改阴沉脸色,转而多出了一丝笑容,“公瑾多虑了,朕岂会贸然迁都,此前不过是为防建业被围,适才出此下策。”

“不过,在丞相的劝说下,朕已绝了迁都的心思。没成想还是惊动了公瑾,实乃朕之罪也。”

周瑜心里明白孙权是在做样子,但他只能顺着这位吴国陛下的话头说道,“陛下,此乃臣之罪也,若非昔日臣于赤壁大败,我东吴也不会……”

孙权听周瑜说起战败之事,就联想到了自己在豫州的“孙十万”雅号,当即就想翻脸。

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控制住了脾气,主动关怀道,“朕见公瑾气色不好,还是回去多多修养为妙,至于迁都之事,朕已知,绝不会辜负江东军民之心。”

“陛下……那臣这就告退!”

周瑜欲言又止,但最终他放弃了,在他看来孙权已经听不进去劝谏。

身为臣子的他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但身为兄弟,他还差一步。

走出朝堂的周瑜,吩咐仆从带自己去孙策陵前祭拜。

没人知道他对孙策说了什么,只知道这位东吴大都督周公瑾回转周府的当晚,溘然长逝,享年二十七岁!

……

死讯传至孙权处,他倒是第一时间前往周府,并疾呼着周瑜表字,那一副真情流露、感伤涕零的画面,着实让一众将士感动,以为这位陛下是个仁义之君。

只可惜,在周瑜下葬后的没几日,孙权正式下令御驾亲征会稽剿贼,留丞相张昭据守建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