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北伐没有后顾之忧,便亲自率军出征南中,采用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平定了南方叛乱,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战略物资。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然后和赵云率军进驻汉中,用汉中太守魏延为丞相府司马,为正式进攻曹魏做准备。

诸葛丞相在历史上的头衔有很多,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等等。

头衔放在他身上,都是毫无违和感的。但是一个人太全面、太完美了,反而让人容易顾此失彼。

种云从小就学习、背诵《出师表》,依然会忽视,丞相大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

耳熟能详的《出师表》,随着人生阅历逐渐增加,再读的感受截然不同。

诸葛丞相和种云协调好以后,丞相大人负责北伐曹魏,为了完成先帝遗愿,筹备了第一次北伐,移师汉中,准备光复中原。

在临行前,心顾两头,又十分放心不下刘禅,担心不能理好朝政,所以便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师表》。

现在很多要出去讨生活的父母,但在出发前又担心孩子,在家里没法照顾自己,所以不厌其烦地跟孩子交代这、交代那,是一模一样的。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只是外出的人不一样。

初读《出师表》,感觉不到其牛逼之处。恰如当年的少年,根本不能理解外出的父母,临行前那种不厌其烦的叮嘱和唠叨一样。

种云已经成熟了,在俗世之中沉浮反转很久了,再来看《出师表》,领悟绝对会不一样。

魏延认为,曹魏关中守将夏侯楙怯懦无谋,于是建议,率领五千精兵,从褒中沿着秦岭往东行进,到子午以北,奇袭关中。

就像当年的韩信一样,异道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认为这样进军过于凶险,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魏国关中地区,吸引魏国主力部队的注意力。诸葛亮则率领主力部队,进军祁山。

魏国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