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川海湖早已非昔日样貌,不仅建设了码头,修筑起了兵营,更是商铺林立的繁华地带。
虽然这里的店铺都是些粗糙的土木架构,并没有一栋像模像样的房子,但远远望去,船流涌动,人声鼎沸,其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
而在距离川海湖不远处的一处宽阔地带,那里早已变成了人们交易、仓储的货运中心,由于靠近川海湖,被人们戏称为“川海城”。
等到时间进入到昭阳年代时,原来人们口中的戏称,早已变成了现实。而川海城也变成了西川府的第二大城市,虽其城市规模远远比不是川都,但其繁华程度却是川都望尘莫及的。
而在大量商业活动的刺激下,川海城内之前土木架构也都被一座座砖石结构的店铺给取代了,而那个初建的简易码头也在几年间被不断地扩建、改造,现在已经成了整个西川府的船运中心,驻扎在那里的西川军也从原来的区区一人马到如今的五万之众。
而在兵营不远处,靠近山谷的一边更是建起了大片的居民居,那里不仅居住着这些将士们的家人,还有来往商人的别院,以及来这里务工和投靠的亲友们。
正因为川海湖的高速建设,为这里吸引来大批前来务工人群,很多在家乡活不下去的百姓,听闻此处的情况后,惊不远千百里,纷纷向这里迁来,为的就是能找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正因为有着如此吸引力,川海湖很快就进入到了最繁忙时期,不管是人,还是货,每天的进出量都非常大。
而当川海湖逐渐承担起它该有的责任时,毕海天则早已把视线投入到了西川府境内的其他地方。
整个西川府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并无正片大的田地,各部落都依地势而建。
因此,当地很少大型部落寨子,有的甚至只有一两户人家,然后在山中以打猎、种殖为生,即便大家勉强种些粮食。
但因土地贫瘠,老百姓基本上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毕竟,民以食为天,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还能幻想其他吗?
这也是当初毕海天当教育时,经常走访各山寨的原因所在,若连最有权势的寨子跟长老都没办法送孩子进学,对其他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妄想了。因此,当初他的重点只放长老这些有权势的人物身上。
而现在他已不仅仅是一名教育了,而知府的职责就要求他必须要站在整个西川府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其中最需解决的就是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
而这,毕海天也早有考虑。
虽然西川府地广人稀,最不缺的就是荒草。最多的就是荒山跟贫地。可以说,整个西川府到处都是一片荒草。
可是,因为人少的缘故,这些荒草也只能是荒草,最终都枯死在冬季,烂在了地里,而等到次年春暖花开时,又是一片新绿景象。
而这,却让毕海天萌生起发展畜牧业的念头。
这时人们就要问了,难道原来的那些知府就没有考虑在境内发展畜牧业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