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弹罢,老外激动地问:“这是什么曲子?”女孩答道:“《流水》,《高山流水》。”“《流水》?《高山流水》?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老外嚅嚅地反问。大愚高兴地笑起来,略带讽刺地搭话:“没想到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这在中国是妇孺皆知,这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于是大愚细细向老外讲来,她讲得眉飞色舞,老外听得津津有味。话说春秋时代,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叫伯牙,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有一次伯牙回楚国探亲,中途乘船休息,伯牙独自在船舱中弹奏。琴声悠扬渐入佳境时,忽听得岸上有人叫好。伯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暗自吃惊,不相信一个樵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便请他进船舱。
伯牙唯恐他只是装腔作势,就故意弹奏起赞美高山的曲调。一曲弹罢,樵夫赞叹说:“弹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凝神思索一阵,又换了一曲,这次是表现奔腾澎湃的流水。樵夫听后说:“真妙!我好像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河水!”只这两句,伯牙认定这个樵夫,也就是锺子期,是自己千载难逢的知音。当晚,二人喝酒抚琴,畅谈乐理,相谈甚欢,于是约定第二年中秋夜再次重逢。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之夜,伯牙命人将船停在去年泊船之处,站在船头等待锺子期。可是等了一夜都没见锺子期的身影。
伯牙心知有异,第二天一早就下船去,沿着岸边一路前行,想打听锺子期的住处。走到一个山谷前,伯牙看到路边出现了一个衣衫整洁的老者,便上前询问锺子期。老者听了放声大哭,说子期已经在几个月前身亡了!老者还说:“想必先生就是伯牙吧?子期临死前,还说起和先生的约定呢!”伯牙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他跟着老者来到锺子期坟前,拿出琴来就地坐下,流着泪弹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之后,伯牙伏在地上嚎啕大哭,说:“先生不在了,再也没人能听懂我的乐曲,我还弹它干什么?”说完,竟然双手举琴狠狠摔在地上,将琴摔得粉碎。从此以后,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老外听了,良久说道:“原来高山流水是这个意思啊,伯牙摔琴谢知音,无怪乎中国人总是说知音难觅,中国的音乐美秒绝伦,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见老外傲慢尽逝,已经折服于中国的音乐,大愚和女孩不禁相视而笑。
到站了,大愚心情顿时低落起来,机械地念叨着“高山流水”下了车。出了站,她才发现,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省城早已变得陌生。现在还早,是下午5点,她把行李箱放到了候车室外面地上,毫不回头向远方走去。她漫无目的走了两个小时,却惊奇地发现她走到了当年的“鲁能烧鹅仔”所在的地方,那个可恨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个地方用一顿自助餐虏获了她的芳心,从此她走向了不归路。如今也没有了“鲁能烧鹅仔”,店名变成了“重庆火锅城”。这时大愚又感到体力下降明显,有点头痛头晕,她想这样不行,计划无法实施,那就进店里吃点东西。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码头。那时码头上的船工和纤夫的饮食粗放,好多人在一起吃饭,直接用一个大罐子,放上半罐子浓汤,把众人买的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等一些不值钱的食料陆续放在里面,然后加上大把的花椒、辣椒,放在火炉上煮,煮熟后就直接用筷子在罐子里面捞,捞完再放新食材,这种吃法,渐渐传开,形成了所谓的火锅。重庆火锅的真正流行,还是借着中过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传遍了全国,从西北戈壁腹地格尔木到冬海之滨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到椰岛首府HK市,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重庆火锅城或是重庆火锅店(当然,重庆火锅也早已走出亚洲,奔向世界)。
大愚点了一个单人火锅,面对沸腾的锅底,她却食欲全无,只是机械地拿起食材向里面放,然后机械地拿起筷子夹着放到嘴里,半天也没吃出什么味来,她平生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味同嚼蜡。大愚吃着吃着目光呆滞起来,盯着前面一个地方,长久地凝视。不知过了多久,服务员走了过来,问她还需要加汤吗,她才回过神来,慌乱地答道不要了,顺势起了身,向门口走去。门旁有一个大镜子,她向里面看了一眼,发现头发又蓬又乱,心想这不成,得赶紧理个发,马上过年了,再不理发就不能理了,所谓“正月不剃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