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只见许敬宗开口道:“臣举荐大司成(国子祭酒)陆敦信检校西台右相,太子右中护乐彦玮检校西台侍郎。”
东宫太子是储君,东宫官员自然是储官。前朝官员空缺,又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让东宫的人出来暂时顶替过渡一下,在朝中是不成文的惯例。太子右中护乐彦玮的任命,大家没有异议。检校是代理、暂时的意思,但这乐彦玮的检校是真,大司成陆敦信的检校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陆敦信和许敬宗是儿女亲家,俩人关系好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李治不置可否,看了一眼百官最前面的李勣,李勣老神在在,屁股钉死在座位上,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
司戎太常伯(兵部尚书)姜恪率先站出来反对:“西台乃国家政务机要之所在。草拟诏令、呈递表状,事烦而任重。大司成(国子祭酒)职位清贵,一向不理庶务。臣恐陆司成难以胜任。”
许敬宗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有人跳出来呢:“若是平时,姜尚书所言自然在理。但如今,封禅在即,万事以此为重。
非常之事,当托非常之人。自汉光武帝后,封禅古礼至今已有六百年不现世。若要复现,是千难万难。姜尚书是武人,经典读得少,不了解这礼仪的万般繁琐。陆司成精通礼仪典章,以此专长,担西台之任,最合适不过。”
姜恪本来是想彬彬有礼的,被许敬宗一阴阳,没忍住,暴露出武人脾气:“你放屁!朝中精通文史礼乐的多了,以备咨询参谋即可,非要当门下主官吗?
再说了,就是论专业,那也是礼部、太常寺,还轮不到他国子监。如果门下省让国子监上,尚书省就得让弘文馆上呗?!”他一生气,按习惯把旧官名说出来了。
六部官员中,刑部和许敬宗一向有矛盾,因为刑部的主官就是此次被罢相的刘祥道。户部也和许敬宗不对付,户部尚书窦德玄如今兼着东台主官,如今中台和西台没有主官,东台在政事堂一家独大,好不容易户部也能跟着扬眉吐气,许敬宗这一搅合,好日子又泡汤了。刑部、户部再加上兵部的官员,纷纷站出来支持姜恪。
比如户部的官员一个官员就说:“要说精通典制,还得是编《显庆礼》的许圉师。不如将其从相州召回京师,以供参谋。”
许圉师是许敬宗的老对手,被许敬宗排挤斗争出京,这是故意拿出来恶心许敬宗呢。说句题外话,这个许圉师在历史上真正出名的原因,是他的孙女婿是李白。
许敬宗唾面自干:“我倒是想奏请许圉师回来,可他回来当左相,你们窦尚书如今左相的位置怎么办?这让他如何自处啊?”老头七十多了,越被人骂越精神,面不改色,舌战群雄,他手下的那群官员也不甘示弱,纷纷出战。
双方从回合制到即时制,从讲道理到比嗓门,含元殿被吵成了菜市场。
李治听不下去了,每次都这样,说不上两句就吵,吵上头就动手。太宗朝君臣关系亲密,李世民喜欢让群臣开口说话,又武德充沛,造成了如今这种风气。李治可不喜欢。
李世民这样做没问题,因为他有见识有胆识,可以和朝臣就事论事硬碰硬。李治没这个能力,拿不出主意,也插不上话,每次都只能看着朝臣分歧越来越大。朝中充斥着相互诽谤和不断倾轧的气氛。
李治感觉头又开始疼了,他用力的拍了下御座的扶手,随侍李治的内常侍冯士良见状,向吵成一锅粥的大臣喊道:“肃静。”大殿两侧护卫的羽林军一起应和“肃静!”就和电视剧里衙役高喊“威武”一样,殿内众人终于安静下来。
李治看着众臣,重重的哼了一声,也不说话,转身振袖而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