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了幺妹留饭的意思,吴琅骑上车子,直接回了西山。
余下的半天,他有些懒得动弹。
干脆跟杨狗蛋一块躺在老槐树下的草席上,痴痴地看天。
前世四五十岁进了城,吴琅曾经无数次想要回到西山这片脚下,重整小院,作为落叶归根的养老之地。
但却回不去了。
因为户口迁走,再想迁回,困难重重。
直到两世为人,他才重捡这旧日时光,车马慢,书信远。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
这一辈子,他再也不会急于去追求什么。
只认真地享受当下。
直到颜丹宁拿着新一封书信过来。
这才多久,省城又来信了?这书信也不慢呀。
不过颜丹宁似乎没有把信给他看的意思,只是问道:“你明天能不能借我辆车骑,我想上县里一趟。”
吴琅蹭地一下坐起身来:“你上县里干什么?”
体会到这突如其来的着紧,颜丹宁颇有些自信地道:“放心啦,我又不会跑。”
吴琅自辩:“我是怕你这么漂亮的小媳妇,再被人拐跑咯。”
随即果断道:“不行,我送你去。”
颜丹宁面现挣扎,这一点让吴琅颇为受伤。
最后选了个折中的方案:“要不让英子陪我去吧?”
吴琅一拍大腿:“你早说呀,我这刚从英子家回来,这又得跑一趟。”
结果没等他起身,于运成、吴老六和李支书仨人,呈品字形,过了桥,往这边突进了。
得,这下不用跑了。
颜丹宁一脸得意地走了,进屋搬板凳去了。
吴琅一蹬狗蛋的屁股:“去帮颜老师搬凳子去。”
狗蛋并不是个懒孩子。
相反,他很乐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毕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大家伙都穷,孩子都是早当家。
更何况,狗蛋它更乐意做在吴琅身边,听大个跟其他大人们,盘盘道。
虽然盘道的内容,他一个小屁孩,经常听不懂,但大为震撼。
因为这些只言片语,成为构筑他小小三观的宝贵素材。
片刻后,李支书三人抵达。
吴琅已经从席子上站起身来,安置仨人各自坐下后,又一屁股坐回草席,旁边挨着一脸好奇的狗蛋。
不等仨人开口,吴琅倒先对于运成道:“明儿叫英子过来一趟,陪她嫂子上县里一趟。”
于运成点点头:“成,我明天顺路把她捎过来。”
这些日子,于运成几乎是天天到小圩大队来。
跟李支书和吴老六俩人,名义上,已经组成了包干到户工作小组。
被吴琅这么一打岔后,李支书出面,也接着说起了正事。
“吴老弟,我们闭门研究了这么些时日,才整理出这么个草稿来。你高瞻远瞩,见多识广,你给掌掌眼。”
吴琅接过来,打眼一瞧。
没眼看。
写的七零八落不说,而且错别字连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