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文案水平,怎么跟汪新南交差?

“李支书,你们整这么半天,不能找个有文化的润润色么?”

李支书颓然一叹:“吴老弟,你也知道,咱们大队最有文化的,就属来插队的几位知青了。可现在几位知青,什么情况,你也是了解的。”

说到知青,自己屋里就有一个呢。

吴琅冲狗蛋蹬蹬腿,“去,把颜老师请过来。”

狗蛋一撑腿,飞快地去了。

不多时,便把颜丹宁请过来。

颜丹宁不明就里的,就见吴琅递给她几张干巴巴的草稿纸。

这方案的撰写水平,在她看来,顶天也就是草稿纸的水准。

“你给念念,我听听,顺便再帮着记一下我的修改建议。不耽误你多久,顶多半小时。”

“行。”

于是颜丹宁一边念,一边修改错别字。

还没等吴琅提出第一条意见来,这错别字倒先改了一箩筐了。

臊得仨大老爷们,都不敢直视。

直到吴琅头回打断道:“这里别用‘恢复’这样的字眼,统一改成‘研究制定’这样的说辞。”

颜丹宁忙在旁边记下这条修改建议。

吴琅那边,转头给仨人解释:“虽说这包干到户说到底,就是恢复过去的那套做法。但新时代新时期,尽可能别翻以前的旧账,哪怕是有可能引发任何的联想,也不行。”

“再说了,你们总用‘恢复’这个字眼,也难以体现从汪主任到你们几位,在这个新的基本国策试点上所作出的研究和努力。”

颜丹宁点点头。

她明白了,用恢复算不上政绩,但用研究制定,不仅政绩有了,而且工作量也体现出来了。

旁听的仨人眼前一亮。

吴老六更是拍着膝盖揭李支书的短道:“我就说吧,咱来找大哥找对了,这意见,不比唐书记给的明确有用多了?”

吴琅疑惑:“唐书记?”

李支书连忙解释:“原先的公社书记被黄斜眼连累拿下了,唐乡长被扶正了,昨儿刚宣布。”

吴琅恍然,昨晚花寡妇似乎提了这条,但他给忽略了。

不过唐书记这人,吴琅的印象还不错。

于是毫不介怀地道:“等我这边提完了意见,你们想拿给谁看,我都无所谓。”

可惜李支书却会错了意:“不拿了,不拿了。吴老弟你提完意见,就代我们直接转交给汪主任。”

吴琅轻描淡写地道:“这才八月半,距离秋收还早,时间充足。”

言下之意,还是随他们的便,想拿给唐书记看,也不会耽误事。

半个钟头后。

吴老六和李支书二脸满足地离开了。

被吴琅怼脸输出了足足半个钟头,换谁能不满足?

不过李支书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仨臭皮匠,研究了这么些天,愣是不如人家一个诸葛亮随口批上这半个钟头的。

都说仨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屁!纯属骗人。

最后整理稿子的光荣任务,交给于运成了。

于运成小心翼翼地接过,只觉得满脑子都还沉浸在被大舅哥疯狂输出的状态。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饶是如此,他离开的时候,依旧不忘跟吴琅要个准话。

“等我整理好之后,麻烦嫂子再给我把把关,看看有没有错字。”

不等吴琅发话,颜丹宁便满口答应:“没问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