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所谓的谈判,并不是友好性质的,而是带着浓重的火药味。

因为在心如明镜之下,这些人身上携带的武器被曹子建一览无余。

试问,谁家友好谈判人手一把武器的?

当然,并不是热武器,而是以冷兵器为主。

右方这伙七十来号人的腰间,都配备了或刀,或棍等。

左边这伙人在人数上少了一些,只有三十来号,不过他们的武器却比较统一。

清一色的全都是木质手柄的斧头。

至于热武器嘛。

也有,不过只有一把,为手枪。

持有者正是右边这方足有七十多号人阵营为首的那位。

该为首的看着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着一件黑色大襟衫,束腰带,虽然长得是圆头大耳,但眼中凶光毕露,一看就不是善茬的那种。

从对方脸上的阴霾可以看出,这会的心情不是很好。

至于左边这方阵营。

为首者也是一个看着三十出头的男子。

该男子身材瘦小,带着一副黑框的水晶眼镜,此刻,正在慢条斯理的喝着茶桌上的茶水。

仿佛对方七十多号人在他面前,对他造成不了什么威胁一般。

此人整体给曹子建的感觉,并不像老大,更像是晚清那会的青衣秀才。

忽然。

‘砰’的一声响起。

并不是有人开枪了,而是那圆头大耳男猛拍了一下茶桌,面色阴沉的盯着那青衣秀才,喝道:“老九...”

青衣秀才没有接对方的话茬,而是自顾自的用嘴吹了一下茶杯里的茶沫。

“昨晚那件事,你最好给我一个交代。”圆头大耳男继续道。

“交代?”青衣秀才微微摇头,不急不缓的将拿到嘴边的茶水给一饮而尽后,才开口道:“宋明,你给我搞清楚一件事。”

“那李瑞丰仗着背后有巡捕房和你们的撑腰,居然肆意克扣,拖延工人的工钱。”

“我一同乡被逼无奈,才找我帮忙的。”

“所以,你要我给个交代的话,最好是先把那李瑞丰喊过来给我同乡一个交代先。”

“讨薪而已,你也犯不着集结五十来号人去李老板的工厂进行打砸吧?”宋明沉声道:

“而已?”听到这话的青衣秀才被气笑了:“宋明,你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事情没发生在你身上,你没感觉是吧?”

“你知道不知道?我那同乡上有老,下有小,就指望那笔工钱过活。”

“那李瑞丰不发工钱,我同乡吃不饱穿不暖,怎么?上你家吃去?”

一句话,怼的宋明哑口无言。

“说话呀,怎么不说话了?”青衣秀才继续道。

“好,就算李老板有错在先。”宋明开口道:“可你也不用把李老板工厂里的设备全给砸了吧?”

“现在好了,工厂无法正常运作,这笔损失,你怎么承担?”

“我没一把火将那工厂给烧掉,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还想让我承担?”青衣秀才轻哼道。

“你...”宋明怒视着青衣秀才,一字一顿道:“老九,你这是完全没把我青帮放在眼里。”

“试问整个淞沪谁敢不给你们青帮面子?你青帮要保的人...”青衣秀才说着,话锋突然一转:“难道我就不敢动吗?”

“今儿我就跟你明说了,光脚不怕穿鞋的,要真是把我给惹急了,别说那李瑞丰,即便是你们青帮。”

“我也敢跟你们玩命。”

“哈哈哈哈...”这话落到宋明耳中,仿佛天大的笑话一般:“老九,你真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玩意了?”

“跟我们青帮玩命?知不知道我们青帮帮众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你给淹了。”

“那咱们可以试试看。”青衣秀才虽然这话是笑着说的,但言语中的挑衅味十足。

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的被茶楼外围观的曹子建听到了耳中。

对于青帮,他不陌生。

要知道,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三大亨,杜月生,张小林,黄金容,就是青帮的大佬。

只是这会,杜月生还是青帮里的杂鱼。

青帮,晚清民间的三大帮会组织之一。

剩下两个分别是洪门和哥老会。

其中,洪门主要是搞反清复明的,立场坚定,纲领明确,愿景清晰。

而哥老会,盘踞巴蜀,深耕细分市场,让川渝地区70%男性都加入,做到了区域一霸。

至于青帮做什么的呢?

捞钱,捞钱,还是特么的捞钱。

可以说,青帮有着当下所有帮派都无法企及的捞金模式。

众所周知,青帮的前身是漕帮。

帮会创立的初心只是为了给漕运水手找个住的地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初心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这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洪门显于外,青帮隐于内。

洪门闹得响,青帮赚的欢。

任何帮会,想要扩张和发展,都要实现经济上的扩张。

而青帮的前身,漕帮,就属于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漕运,主要就是运送粮食。

南粮北调,即从粮食产区往北方运。

这就导致回程有货的情况很少。

回程是空船,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水手了,所以很多人会被就地遣散。

漕帮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回程的时候想着往空船里面放其他的民间货物。

可以赚运费不说,手下的漕运水手也能跟着带回来。

只是漕帮不满足于现状,毕竟运费能赚几个钱?

于是,漕帮开始倒腾起了走私的活。

只是,古代可没有手机,包包,汽车这些。

最高价值的货物,就是食盐。

漕船属于官船,沿途过关卡是可以拒绝检查的。

于是乎,漕帮开始把食盐从盐税低的地方往盐税高的地方运。

对于走私私盐这事,清政府其实有所察觉。

奈何,清朝时期,运河上的漕船上万,想要查走私。

无非两个办法。

要么通过关卡进行,要么自己开船进行。

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在水面上进行。

可那会,水面上已经被漕帮控制了,遍布眼线。

这就导致,清政府的行动还没开始,就已经走漏风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