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论证

实地考察和走访后,范景文带领团队又花了几天时间查阅了《远城人文制》《冬县县志》等县域内能找得到的相关文史资料,然后加班加点草拟出了《关于开发张家里果老栈和大道村无名山的可行性报告》,洋洋洒洒近二十页,打印几份后便联系文旅局褚良,一起到政府办给李丛丛汇报。

李丛丛叫秘书崔哲找了个小会议室,大家坐下来研讨。

褚良非常快速地翻了翻报告,就搁在了桌子上,让范老指定一名专家团成员先作个简单的口头汇报。范老让苏毅先给大家理一下思路。

李丛丛一边听苏毅汇报,一边看报告。这份报告名为可行性报告,实则大致内容是不可行,尤其是按照自己设想的小投入微整治思路,几乎没有任何开发价值。

苏毅先说张家里的果老栈,在上次雨后一起去过一趟之后,他们等了两天又进行了一次实地勘验,差不多走完了整个沟谷地带,总体来说开发性价比低。

首先,从地形条件上来说,果老栈虽有些怪石险潭,但从纵深上来说,路程太短,过一道不足五百米的河沟,几乎便已走出冬县界。从延展性上来说,下游浅滩,两岸平平,并无奇观。中游关键处,深潭边无路,潭边怪石无规则,湿滑难行,有近百米距离,一无着力点,二少歇脚取景处。上游景尚佳,但少有人至,中游就已将大半来人劝退了。

其次,周边配套设施几乎为零。果老栈唯一入口需通过张家里村道进入。村道有近五里,还是单行道,而且越往里走,越狭窄崎岖,车到中途,进不得退不得,两岸是浅滩,常年淤泥不干,没有可停车的区域。如若步行从村道出发,距离又太远,不到沟谷下游,来人就得打道回府。

最重要的,核心景观区不具吸引力。果老栈唯一可值停留的地方为一天然岩洞,这便是传说张果老坐化成仙之地。岩洞无多大特色,岩壁稍平整,无雕塑壁画彩绘,里边空空如也,面积只有3米见方,如三两行客,至此,尚可支帐篷休息拍照,如人多,则满山沟里,只能踮着脚尖找石头爬,再无其他可供游人赏景休憩的地方。

简单一句话,既无开发价值,也无开发条件。

再说大道村无名山。专家团队对这座山的整体评价是平平无奇,如果放在一个旅游景点集聚的景区倒也不妨,可以打造为景区游览线路中的一环,徒步攀爬可以,缆车滑行也可以,依山势地形常规性打造些时下流行的项目也不是难事,无非是拓宽些小道,打些石阶,围些护栏,造几座阁楼,开发些攀岩、栈道、漂流之类的人工项目。然而一座没有名气的独山,外观不以高险胜,内在又无人文趣,则几乎可以混同于全国无数大大小小的无名山。

文化附着于风景之上尚有开发价值。按说历史上远城本是人文昌盛之地,应不乏素材。奈何关于冬县文曲星点化状元的传说却无一人着墨记载,就算民间有传说,却也无奈冬县多年来教育文化实在算不得兴盛,常年在远城末位徘徊,大道村里纵有个魁星阁,也破败不堪,年久失修,无人进香。开发这座山,同样没有着力点。

听完苏毅的汇报后,范景文又作了两点补充说明,一是报告针对的是两个单一景点开发的不可行性论证,不能作为整个冬县全局文旅规划定论。二是此次考察只是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入手,不代表没有其他开发价值。并且言明,专家团队是完全立足于冬县景观特点,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慎重作出的结论,如有不同意见,可再行探讨。

关于这个结论,李丛丛和褚良均没有表示认可。但褚良也没在会上当面提出不同意见。

李丛丛则认为专家团队还是不够了解冬县,仅从目前条件来看,的确不具备,但如果调整思路,总还是可以找到开发价值和开发方向的。如果按报告说的,那冬县几代都不必发展文旅业了,赶不上发展黄金期,就吃不到文旅红利,仅靠农业,经济发展几时能有大的突破?

既然是研讨会,她也不拐弯抹角,直陈看法,首先充分肯定专家团队的敬业精神、严谨作风和专业水平,确确实实对冬县文旅特别是张家里和大道村两个拟开发地作了一次全方位的专业把脉,那接下来还要进行更加全面的会诊,再挖挖资源,再掘掘素材,再拓拓思路,看能不能开出一个更可行的方子,找到一条更可行的路子。

李丛丛也自我批评了冬县在开发素材上准备不够充分,前期调研做得不够,所以想约范老一起再走访走访当地的老人,约见约见民间的艺人写家,看能不能另有收获,说不准找到一个切入点,整个县域的资源就盘活了。

范景文听完,打个哈哈说,近几日没有休息,休整之后再作打算吧。

会后,李丛丛跟褚良商量,看能不能联系文联,组织作协、艺协几个专门研究本地历史文化的人,再联系两个乡镇上了年纪的老人坐一坐,碰碰头,力争在报告最后定稿前再争取争取。

褚良觉得这个方法出力不讨好,没什么实际用处,只说回去另想办法,就离开了。

会议室剩下李丛丛一个人,她有些懊悔自己这边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太少,如今结论几乎出来的情况下,提不出有利论证,便极其被动。而褚良,从开始到现在,根本没有好好配合过。

不,这本是他的主责,现在反倒是自己越俎代庖,跑在他前面操心这些具体事务。

褚良恐怕也是这么想的。

现在的局面,如何往下进行?顺其自然,然后把专家的结论直接向李书记、雷县长汇报?哪个领导爱听做不成的事?

但是不汇报,褚良明显不打算争取,李丛丛知道他并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或者干脆说,不把自己当回事。但事情总要有人做,全把精力放在官场拿捏术上,那事情还做不做了?如今的情况,这事自己提出来的,做不成,才是真正叫所有人小看了。

想到这里,李丛丛自己给文联主席薛芮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又让崔哲跟两个乡镇联系,让大家准备准备,约在下午三点半,到政府办开个座谈会。

在李丛丛召集民间力量搜集资料的同时,褚良接到了纪委办公室主任金飞的电话,想与专家团队吃个便饭,聊聊他们的想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