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华夏泱泱,南越归朝,汉武威扬。看旌旗蔽日,兵锋锐利;车辚马啸,士气高昂。四海清平,八方来贺,万国衣冠拜未央。千秋业,铸辉煌盛世,青史流芳。

君王策马巡疆,阅锦绣山河意气昂。望长城内外,良田沃野;大江南北,稻谷飘香。社稷安宁,黎民欢畅,歌舞升平颂吉祥。宏图展,创雄基伟业,永固家邦。

华夏历2583年,炎炎夏日,本应是骄阳似火,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然而,在这个不平凡的四月,天空却骤然变色,硕大的冰雹如巨石般砸向大地。关东地区四十多个郡、国在这场天灾中遭受重创,田野里的庄稼被毁,颗粒无收。饥荒如恶魔般迅速蔓延,人们在饥饿的折磨下,失去了理智和人性,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人间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在这动荡的时刻,常山宪王刘舜悄然离世。他的儿子刘勃满心欢喜地继承了王位,以为就此可以过上尊贵无比的生活。然而,他的不孝与无礼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在宪王生病期间,刘勃竟不曾侍奉在侧,而在守丧之时,更是毫无礼数,举止荒唐。这些行径很快传到了武帝的耳中,武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废除刘勃的王位,将他迁徙到偏远的房陵。

一个多月的时光匆匆而过,武帝经过深思熟虑,改封宪王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并将常山改为郡。至此,五岳皆纳入了武帝的辖地之中,大汉的版图在武帝的治理下更加完整。与此同时,代王刘义被改封为清河王,大汉的宗室格局在武帝的手中重新洗牌。

这一年,北方的匈奴也发生了重大变故。伊稚斜单于的离世,让匈奴内部陷入了短暂的混乱。最终,他的儿子乌维单于登上了宝座。这位新单于面对匈奴内部的诸多问题和与大汉的复杂关系,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挑战。

冬季,寒风凛冽,十月的天气已让人感到了深深的寒意。武帝决定前往雍地,祭祀五畤。一路上,武帝的马车在萧瑟的风中疾驰,车辙在黄土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武帝身着庄重的祭服,心中满是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到达雍地后,武帝下诏说道:“如今敬拜天帝,朕亲自郊祀,而后土却没有祭祀,这在礼仪上是不完备的,命令有关官员商议。”官员们接到诏令,纷纷忙碌起来,查阅古籍,商讨如何建立后土祠,以完备祭祀之礼。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在泽中的圜丘建立后土祠。武帝于是从夏阳向东前往汾阴。这一路上,武帝的心情颇为复杂,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汉的兴衰。

当武帝的队伍逐渐靠近汾阴,河东郡守却还沉浸在自己的事务之中,丝毫没有预料到武帝的到来。待到他惊觉之时,已经来不及准备迎接圣驾。在极度的惶恐和自责中,河东郡守选择了自杀,以谢其失职之罪。

十一月,甲子日,阳光洒在汾阴脽上,后土祠终于建成。武帝亲自登上高处,远远望着那庄严的祠庙,心中充满了虔诚。祭祀的礼仪如同敬拜天帝一般庄重而神圣,香烟袅袅,乐声悠扬。武帝在心中默默祈祷,祈求后土保佑大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祭祀结束后,武帝的队伍继续前行,前往荥阳。一路上,武帝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也看到了百姓们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希望。他深知,作为天子,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荥阳返回的途中,武帝抵达了洛阳。在这里,他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封周朝的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这一举措,既是对前朝的尊重,也是向天下展示自己的仁德与宽容。

华夏历2584年,春季的微风轻拂着大地,二月的阳光带着些许温暖。然而,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时节,中山靖王刘胜却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在汉室的宗亲中掀起了一阵哀伤的涟漪。

与此同时,在宫廷的权谋交错中,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推荐了一位神秘的方士——栾大。他绘声绘色地向汉武帝描述,栾大曾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学习方术。汉武帝的心中,正为处死文成将军而隐隐后悔,此刻栾大的出现,犹如一道奇异的光芒,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

栾大,此人原是侍奉胶东康王刘寄之人。他生得仪表堂堂,一张巧嘴能说出如蜜般甜美的话语,心思敏捷,智谋过人。且他有着非凡的胆量,敢说出惊世骇俗的大话,面对任何情况都毫不犹疑。

初次面圣,栾大在汉武帝面前侃侃而谈:“陛下,我常往来于那浩渺无垠的大海之中,在那波涛汹涌的深处,我有幸见到过安期生、羡门等神仙。只可惜,因我地位低贱,他们对我心存疑虑,不肯信任。再者,康王也不过是一方诸侯,在神仙们眼中,他的身份不足以让他们传授神奇的仙术。我的老师曾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死之药可以得到,神仙可以招致。’可如今,我唯恐步文成将军的后尘,若真是那样,天下的方士们定会因恐惧而闭口不言,这神奇的方术恐怕再无人敢提及!”

汉武帝目光炯炯,坚定地说道:“文成将军是吃马肝而死的。你如果真能得到神仙方术,朕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栾大微微仰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道:“陛下,我的老师并非是等待他人去苦苦哀求,而是需要人们怀着虔诚之心主动去寻求。倘若陛下真心想要将我的老师请来,就应当尊崇派遣去请的使者,让他成为陛下的亲属,以最尊贵的待宾客之礼节对待他。唯有如此,他才愿意向神仙转达陛下的恳切请求。”

汉武帝心中对长生不老和神奇仙术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决定让栾大先试验一番小法术,以验其真伪。

在宫廷的宽阔庭院中,栾大身着华丽的长袍,神色庄重。他面对一排矗立的旗帜,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微风似乎变得急促起来,那些旗帜竟开始微微晃动。栾大双手舞动,做出奇异的手势,紧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旗帜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场的众人都惊讶得合不拢嘴,汉武帝也不禁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期待与兴奋。

寝宫中,汉武帝刘彻眉头紧锁,为这黄河决口的灾难忧心忡忡。同时,宫中耗费巨资炼黄金之事,也屡屡失败,这让汉武帝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于是汉武帝封栾大为五利将军,期许他能施展神通,带来转机。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不久之后,栾大又被封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汉武帝对他的恩宠,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夏四月乙巳,阳光炽热地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这一天,汉武帝再次下达诏书,封栾大为乐通侯,食邑二千户。那座赏赐的上等府第,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僮仆一千人在府中穿梭忙碌。汉武帝甚至将自己用不着的车马、帷帐、器物等纷纷赏给栾大,一时间,栾大的府第被各种珍宝填满,富贵逼人。

不仅如此,汉武帝为了显示对栾大的极度恩宠,将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下嫁于他。那黄金十万斤的嫁妆,闪耀着令人炫目的光芒,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过长安的大街,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谈资。

汉武帝对栾大的重视,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他亲自前往栾大的府第探望,派出的使者慰问和供应物品的队伍,接连不断。从武帝的姑母大长公主,到朝中的将军、丞相以下官员,皆在栾大家中摆设酒宴,赠送礼物。那场面,真可谓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而栾大,这个在短短时间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方士,一跃成为权倾朝野的宠臣,心中的得意与膨胀可想而知。在汉武帝的恩宠下,他越发肆无忌惮,自认为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为了让栾大更加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汉武帝又命人刻了一枚“天道将军”的玉印。一个神秘的夜晚,使者身穿用羽毛织成的奇异衣服,站在洁白如雪的白茅之上。栾大也身着羽衣,飘飘然如仙人下凡,在那白茅之上接受了玉印。这一仪式,象征着栾大并非汉武帝的普通臣属,而是能与天道相通的特殊存在。

栾大自见到汉武帝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身佩六枚印信,其显贵程度让天下人为之震动。那一枚枚印信,仿佛是他通往荣耀与财富的通行证。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沿海一带的燕、齐等地。人们听闻栾大的奇遇,无不激动地握住手腕,眼中闪烁着贪婪与渴望的光芒。在他们心中,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捷径。于是,那些自称有长生不老秘方、能通神仙的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六月的热气笼罩着汾阴大地。在魏脽后土祠旁,一位名叫锦的巫师正进行着他神秘的仪式。他身着奇异的服饰,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着神灵的庇佑。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一只巨大的鼎,在朦胧的光影中若隐若现,最终清晰地呈现在巫师锦的眼前。他瞪大了眼睛,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惊喜,深知这是一件非凡之事。

消息迅速传开,河东太守得知此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将这一奇事奏报朝廷。汉武帝刘彻听闻,心中既充满好奇又带着几分疑虑,当即派遣使者前往查验。

使者快马加鞭,奔赴汾阴。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和确认,最终断定巫师锦得到大鼎并非欺诈之举。汉武帝得到使者回报,龙颜大悦,决定以最隆重的礼节祭祀,并亲自下令将大鼎迎接到京城的甘泉宫。

武帝带着大鼎一同前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道路上蜿蜒。沿途的百姓纷纷驻足,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一神秘大鼎的敬畏和对天子威严的尊崇。

抵达甘泉宫后,汉武帝郑重地将大鼎进献给宗庙和天帝,祈求大汉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大鼎被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甘泉宫的深处,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希望与未来。

群臣得知大鼎之事,皆齐聚朝堂,向武帝祝寿表示庆贺。宫殿之中,欢声笑语,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却也有着各种人物的起伏命运。

昔日,条侯周亚夫担任丞相之时,赵禹曾是丞相府中的一名丞相史。在相府众人眼中,赵禹廉洁公平,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然而,周亚夫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虽深知赵禹为人并无危害,但认为其执法过深,这种风格不适合在丞相府中任职。

时光流转,赵禹的仕途发生了变化。他担任了少府一职,与九卿相比,执法更为严酷急切。初时,他的严厉手段让不少人胆战心惊,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是看多了官场的风云变幻,到了晚年,赵禹却变得宽厚平和起来。

而在京城的另一边,中尉尹齐,一向以敢于杀戮而闻名。当他担任中尉时,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治理方式,使得官吏和百姓都生活在极度的困苦之中。

这一年,尹齐终因不能胜任职务而获罪。汉武帝眉头紧皱,为了京城的治安与稳定,他需要寻找一位合适的人选来接替尹齐的职位。

经过深思熟虑,武帝任命王温舒为中尉。王温舒上任后,以其果断和严厉的手段,迅速整顿了京城的治安。与此同时,赵禹也因其丰富的执法经验,被任命为廷尉。

四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赵禹曾经的辉煌,因着年老力衰,赵禹被贬为燕国丞相,离开了那曾经让他呼风唤雨的舞台。

此时的汉朝官场,严苛刻薄之风盛行,官吏们为了政绩不择手段。但在这浊流之中,却有一位名叫儿宽的左内史宛如清流。他心系农业生产,主张减缓刑罚,以一颗仁慈宽厚之心处理案件诉讼,力求得人心。他选用贤良之士,对待下属推究人情,从不追求虚名,渐渐地,在他的治理下,官吏与百姓之间弥漫着一股信任与爱戴的温暖气息。

在收取租税时,儿宽总是酌情而定,宽窄有度。他甚至与百姓相互借贷,只为让百姓能在艰难的岁月中得以喘息。然而,这却导致了租税常常不能按时足额收缴。当有军队出征,需要调配物资和资金时,左内史儿宽因为拖欠租税,在考核中排在了最后,按律应当免职。

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听闻儿宽将要被免职,心中满是忧虑与不舍。他们深知,若失去了这位仁厚的父母官,未来的日子或许将更加艰难。于是,大户人家纷纷用牛车装载着租税,小户人家则肩挑背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交租税的队伍连绵不绝。最终,在百姓的齐心协力下,儿宽所管辖之地的租税在考核时排在了最前面。汉武帝得知此事,对儿宽的与众不同更是赞赏有加。

而在遥远的南越,另一段故事也在上演。南越文王赵胡为了与汉朝交好,派遣其子赵婴齐入宫担任汉武帝的侍卫。在繁华的长安,赵婴齐邂逅了美丽的邯郸樛氏女子,爱情的火花瞬间点燃,他们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儿子赵兴。

时光荏苒,南越文王赵胡离世,赵婴齐继承了王位。他藏起了先人南越武帝的印玺,上书朝廷,请求立樛氏女为王后,立赵兴为王位继承人。汉朝对此喜闻乐见,多次派使者劝谕赵婴齐入朝,以进一步加强对南越的控制和交流。

然而,赵婴齐心中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在南越独揽大权,习惯了为所欲为,随意杀人。他深知入朝后,必将受到汉朝法令的约束,如同内地诸侯一般失去自由。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以生病为由,拒绝入朝。

南越,赵婴齐的离世使得这片土地的局势变得微妙而复杂。他的谥号被定为明王,而太子赵兴则在一片肃穆中登上了王位,其母亲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

这位太后在往昔尚未成为赵婴齐姬妾之时,曾与霸陵人安国少季有过一段缱绻的私通之情。时光流转,命运的轮盘在这一年指向了一个特殊的节点。汉武帝目光远大,心怀天下一统之念,派遣安国少季前往南越,旨在劝说南越王赵兴与王太后入朝,期望他们能比照内地诸侯,归属汉朝的统治。

随同安国少季一同前往的,还有辩士谏大夫终军等人,他们身负传达朝廷旨意的重任,以滔滔雄辩之才,试图说服南越的君臣;勇士魏臣等人亦在其中,他们将协助安国少季做出关键决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数。而在远处,卫尉路博德率领着精锐之师屯驻桂阳,严阵以待,只待使者的消息传来。

南越王赵兴尚且年幼,心智未熟,而太后虽是南越之尊,却是中原出身。安国少季的到来,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再度激起了旧日的涟漪。他与太后的旧情复燃,两人再度私通,这一秘事在南越国中渐渐传开,众人皆知。南越国人对此多有不满,许多人对太后的行为感到不耻,心中的依附之意也逐渐消减。

太后身处这动荡的局势之中,内心充满了恐惧。她深知自己的行为已引起了国人的不满,害怕由此引发变乱,颠覆了儿子的王位,甚至危及自身的性命。在这彷徨无措之际,她想到了汉朝的强大威势,认为唯有依靠汉朝,才能稳住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于是,她多次劝说南越王赵兴及群臣,向他们陈说归属汉朝的种种好处。

在太后的不懈努力下,南越王赵兴终于被说服。他们通过汉朝使者上书汉武帝,表示愿意归属汉朝,请求比照内地诸侯,三年入朝一次,并且主动撤销边境关卡,以示诚意与信任。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龙颜大悦,当即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为表恩赐,汉武帝赐给南越丞相吕嘉银印,同时赐予内史、中尉、太傅的印信,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对于其余官员的任命,汉武帝则大度地让南越自行设置,以示对南越的尊重与宽容。此外,汉武帝下令废除南越原有的黥刑和劓刑,要求他们使用汉朝法律,一切比照内地诸侯行事。

汉朝的使者们完成了使命,却并未急于返回长安,而是留在了南越,肩负起安抚这片土地的重任。他们穿梭于南越的大街小巷,与当地的百姓交流,传播汉朝的文化与制度,努力消除南越国人对归属汉朝的疑虑与担忧。

汉武帝刘彻巡幸至雍地。此次出行,他心怀壮志,欲举行一场盛大的郊祀。

朝堂之上,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进言道:“五帝只是太一神的辅佐。陛下应建立太一神坛,由您亲自郊祀,如此方能彰显陛下之尊崇,获神明庇佑。”然而,汉武帝却在这一建言面前犹豫不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此时,在遥远的齐地,有一位名叫公孙卿的奇人。他得知汉武帝的困扰后,心生一计,欲借此机会一展抱负。公孙卿手持一份简牍书信,千里迢迢奔赴京城。

这一日,公孙卿通过汉武帝所宠信的近臣,将那神秘的书信呈于御前。汉武帝展信而阅,脸上先是露出疑惑之色,继而转为惊喜,忙召来公孙卿询问详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