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朱标笑着点点头,“标儿你的策略都可谓切中肯綮。不过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丈量全国土地,这需要多少官吏下田间地头?且不说官吏丈量时会不会收受贿赂少报,就算清廉官吏足够,某家有百亩地,都只会上报自己有五十亩,这一一彻查,只怕永远查不清。赈灾虽然有用,但赈灾粮经过贪官污吏层层染指,到百姓手中能有几斗?而且赈灾粮食到百姓手中起码在灾情两三个月后,这期间土豪劣绅早就逼得青黄不接的灾民卖地。”

朱樉不禁头大,原来推行一项政策这么难,丈量土地说出来简单,但在没有大数据系统的古代,丈量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困难重重,不过老朱对于政策实施难点真的是无比清醒。

朱樉借鉴了当代的土地政策,说到:“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按人口授田,禁止买卖。”

“我家出两麒麟儿!樉儿你说的土地收归国有之策为父早已实施。南方元廷达官贵人,张士诚、陈友谅麾下将领权贵的土地以及战乱无主土地,皆收为官田,其中大部分划分为卫所大力屯田,军士们按丁口分配,但过半土地仍然是地主所有。当年为父何以率红巾军一入金陵便能稳稳掌控这片江右之地,而刘福通等人旋起旋灭,就在于不像那等乱贼妖人般肆意屠戮,拉拢江右士绅,承认他们拥有的土地,擢拔士人为官,所以才有源源不断的钱粮供应。此刻把他们土地收归国有,肯定要起大乱子。不过北方久经战乱,无主之地甚多,倒是可以收归国有,成立卫所。”

朱樉这时才明白,为何红巾军全部失败,独有丐帮弟子皇觉寺小沙弥老朱能创业成功。原来老朱居中作为维系淮右农民义军跟江右地主的纽带,一个能打仗,一个有钱粮,才能灭了合流不怎么成功的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

说完土地兼并,朱元璋肃然道:“大明开疆拓土太快,各地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以及福建两广官吏奇缺的现状,选用士绅子弟去为官,嘿嘿,只怕送出一窝子贪官污吏,这帮子人什么德行不问可知。”

朱标说道:“父皇何不重开科举选拔人才?”

朱元璋道:“元朝科举以程朱理学为官学,选出的官员大多文章写的天花乱坠,不通实务,对钱粮徭役兵事赈灾一无所知,难以重用。”

朱樉给心里朱元璋点个赞,科举官学程朱理学禁锢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也是导致社会发展止步不前的一大原因,选出的官员更是能力很差。想起后世公务员的选拔,有一大来源就是退役军人转业安置,说到:“父皇,我觉得可以让伤残退役军人去当官为吏,都是底层出来的,最起码兵事徭役有基础的理解,我最近跟拱卫司和伤兵营的将士打交道很多,他们都很朴实,对父皇也忠心耿耿。”

朱元璋目光忽然炯然有神,看向朱樉,“士卒大多六十退役,伤残军士行动不便,而且他们基本不识字,怎么能当官?”

朱樉回答道:“退役年龄可以更改,除了将领需要经验不能过早退休,普通士卒四十以后体力下降,完全可以放到基层为吏二十年,轻度伤残的应当能胜任,识字问题可以开个扫盲班,能认得几百个字,算的清简单的田地钱粮就够,又不是要考进士写文章。”

朱元璋赞赏地看着朱樉,说到:“以军士为官吏,伤害士绅利益,必招致朝廷百官全体反对,如何能行?”

的确,基层退役士兵属于无产农民阶级,他们去当官为吏,那岂不是抢士绅读书人饭碗,这比杀人父母还招恨。

朱元璋走下来,捋着胡须来回踱步,良久,朗声道:“有了,可先在新拓疆土实行,把州府都划为卫所,那些地方士绅本为元朝官吏,基本被扫荡一空,剩下的漏网之鱼岂敢多言!施行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卫所可以说跟后世某生产建设团很像,卫所军户不服徭役,闲事屯田,产出粮食作为军粮,战事起时奔赴前线打仗,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明朝前期皇帝对卫所掌控很牢固,朝廷士绅集团官员基本插不上手。

朱元璋对两人说道:“明天我就下旨,从国子监抽调教授,建立卫学,标儿,樉儿你们两个全权负责此事,暂且不对外透露卫学目的,待大批军士教授完成后再公开。”

两人齐声道:“是,父皇!”

朱樉暗道,自己这是开始参与大明政治了吗?自己会不会对明朝有所改变?

朱樉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番建议,让卫学整整提前了16年问世。原本卫学作为府学州学县学的补充,在偏远落后且由卫所主导的地区开办的学校,于1384年首次在甘肃举办,后来推广至全国,教授的也是儒学。明朝军户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据统计,军户出身的进士比例从永乐十三年(1415)的15.4%,到景泰以后长期保持在30%上下,即每100个进士中有约30个是军户出身。明代重要官员,如张居正、李东阳、高拱、赵志皋、王家屏等内阁首辅等都是军户出身,在辽东、湖广、贵州、云南、山西、浙西等等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只不过这一世,卫学将不再作为官学和科举的补充,而是作为竞争者出现的。面对的也不是军官和优秀士卒,而是退役和伤残军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