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历史的健忘。没错,就是历史原因,英法百年战争,七年战争,法国都是吃亏的,但事情毕竟过去比较长的时间了,浪漫的法国人,早已经慢慢忘记了当初的痛。
但普法战争失败之耻,割地赔款之痛在近期,于是却历历在目,对所割让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念念不忘。
可是,他们完全不记得该地区,原本就是波旁王朝对德扩张的不义之财,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本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方逐渐成为法国领土。
其实就跟他们分析那样的,法国之所以对英软弱对德强硬,那是因为法国人心中有很强的欧陆情结,可以接受海外对英国的失败,但对欧陆霸权却一直希望抓在手里。
当然,这也和它长期以来恶劣的地缘政治态势有关,威廉二世对这其实还是感同理解的。
其二,不用说当然是大国的自尊。
自古以来法国就是欧洲强国,长期和哈布斯堡王朝、英国等争霸东征西讨,向来以欧洲大陆头等强国自居。
而德意志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四分五裂的存在,分开的话,属于中等国家,法国没有受到什么威胁,德意志直到近代,方才崛起作为新兴国家。
法国始终对其抱有很强的自豪感,因此更加无法忍受对它作战的失利,也就是想要“一定要找回场子”。
威廉二世想到这,却是感到无奈的同时,也为德意志打胜对方感到自豪。
至于第三方面,那就是属于意识形态的原因。
法国自其大革.命以来,一向以自.由民主的传.道士和卫.道士自居。
而无论是普鲁士王国还是德意志帝国,包括奥匈帝国都是专.制保守的。
一方面法国瞧不起德国,另一方面不用说,在面对自己国家工业发展缓慢,而又对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以一个如暂时弱者的心态,看着德意志帝国的时候,显得多么不自然,因为心理作用的原因,它从而根本不愿和德国多接触交流,想方设法要削弱德国,以谋求自身安全。
在这里威廉二世不能不感慨一下,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拥有钢铁般意志和绝对权威,以及无限智慧的阿方索十三世,真正做到了完全以利害关系和力量对比来推行外交政策,完全无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限制和差异,
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政治家,他更是对对方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感到由衷的佩服,虽然德意志帝国业发展的不慢,可是两国的历史,还有前任国王留下来的任务,却是更有不同,特别是对方还是未出世就接任国王的情况下,把本来在欧洲只属于中下等人均收入国家,变成了现在欧洲乃至世界最高收入的前列,作为一个同为大国的国王,他知道其中的辛酸,所以他更了解别人所了解不到的压力和困难。
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其实是因为几国都属于失败外交的大国原因。
俾斯麦生前有句预言,“欧洲的大国,迟早有一天要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
事实证明了俾斯麦那家伙是睿智的。
现在,奥匈帝国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意志的外交为奥匈帝国牵制;俄国的外交又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外交被法国牵制。
这一连环扣起始于巴尔干,终使英法与德奥由对立走向战争成为离弦之箭,再无转圜余地。
数百年来,法国一直梦想拥有欧洲大陆霸权,但为此吃尽苦头,却得益甚少。
但通过建立世界殖.民帝国,却牢牢的占据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也依然是世界一流强国。
可见殖.民地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在德意志最紧缺的。
德意志帝国是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才建立几十年的时间。
参与到国际政治游戏中来的时间很晚,可以说搭的是末班车。
因此德意志的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远远无法与英法相比,但帝国的实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并不弱于这两个国家。
所以自然而然的,威廉想要拥有获取殖民地的迫切心情了,这一年他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野心。
按德意志的一位伟大学者马克思的理论,当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战争将无法避免。
德意志要想获得新的殖.民地,他们就必须对现有殖民体系大洗牌。
PS:现在理清各国关系,接下来将会进行炮舰战争博弈,然后加速剧情事件前进,结束这段时间沉默的进展变化,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跪求用爱发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