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苏轼认真盯着她,喃喃道:
“娘子此言,竟与一位至交,不,一位至亲如出一辙。”
骆如念知道他想起当初自己作为小二娘时,为宽慰他和苏辙思念祖父之情而说的同一句话,她只能设法掩饰过去。
“官人说的可是小二娘?”她佯装好奇问道。
“确是二娘妹妹……你,你如何得知?”
“二娘妹妹在中岩求学时,与我一见如故无所不谈。某日言及妾家长辈仙逝而悲恸难抑,二娘妹妹便以此话宽慰我。妾家思之有理,铭记至今。今日情状不由想起此言,且与君共慰。”
苏轼恍然大悟,点头道:“二娘常有至真之语,为夫亦深有同感。”又怅然道:“二伯离蜀赴任已有经年,不知如何?”
骆如念看着苏轼若有所思的样子,知道他在追忆往事,故作轻松道:
“无妨,日后寻机探访便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与君且叙旧时缘。”
苏轼知道骆如念是有意开导自己,虽然神色仍是黯然,但语气变得舒缓。
“父亲素来尊仰张仙师,言苏家深受八仙庇佑。今日看来,咱家中还藏着位聪慧机敏的何仙姑啊。”
“妾身若为何仙姑,莫非官人想自诩受她点化的紫府仙人?”
苏轼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可学他潇洒,不可学他痴嗔。”
话音一落他顿时茅塞顿开心情释然,站起来对骆如念作揖,道:
“娘子博闻聪慧,常予吾惊喜。”
骆如念作势福了福,道:“官人好学善文,总令余敬佩。”
两人相视一笑,苏轼欣赏不已地看着骆如念,已然平复心绪。
此后几日,苏家父子接手处理生意和外部事宜,骆如念和史氏带领仆人重整家居,苏家渐渐恢复往日的整洁生气。
苏家父子回乡不出十日,《进士小录》传到眉山,苏家兄弟首次赶考即斩获一科两进士的荣耀,又在殿试中大放异彩得到官家极高评价,而苏洵的文章也备受权贵名士追捧赞扬……诸多新闻增添了苏家父子的传奇色彩,一时间街头巷尾皆谈苏家。
又过了一旬,这日天色初蒙,只听一片声的锣响远远传来,苏家早收到消息,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与家族众人已在大门候着。未几,只见带路的苏安疾驰而至,其后一列马队遥遥而来,高头大马威武,彩旗旌幌飘飘,唢呐班子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马队后跟着众多看热闹的乡里百姓。
正是官府报榜人到了。
刚进苏家围院,领头骑马的三人下了马,把马拴在马厩里;又有一顶四人轿子紧接到了,从轿子里出来的正是本地县令,原来兄弟同榜进士乃县中首例,知县大人亲自带队送上榜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