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天气已有了些许凉意,秋风瑟瑟地吹过晋北的河源县城,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
县城中心大街的“祥和茶馆”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却也掩盖不住那隐隐的紧张气氛。
二楼雅座里,坐着两位气质不凡的客人。
那位靠窗而坐,背对窗户,面对楼梯的茶客,正是魔教军第二战区晋绥部队 358团所上校团所长宋江。
他身着一袭整洁的军装,身姿挺拔,坐姿端正,正以一种极为优雅的姿态,用碗盖轻轻拨着盖碗里的茶沫儿,动作不疾不徐,沉稳而又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劲儿。
他的眼神深邃而有神,偶尔抬眼看向楼梯口,又迅速收回目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年轻些的茶客,眼睛看似漫不经心地看着街景,实则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
他便是宋江的警卫长孙铭上尉,面容冷峻,眼神犀利,双手放在膝盖上,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楼下大街上,女真族士兵们列队走过,整齐的脚步声和嘹亮的口号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
他们身着黑色的军装,头戴钢盔,枪扛在肩上,步伐有力地向前行进着。
这些士兵们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一种征服者的傲慢,他们耀武扬威地走过,似乎在向这座县城的百姓们展示着他们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然而,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头顶上方的茶馆二楼雅座里,坐着的竟是让他们头疼不已的劲敌——宋江和他的警卫长孙铭。
自几年前,陈宁因公与宋江分开后,宋江在鲁智深的劝诱下,毅然加入了魔教的队伍。
在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中,宋江凭借着自己的胆略和才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二战区魔教司令长官阎锡山将军手下少数几个出身底层官员却备受器重的晋军军官。
他作战勇猛,胆略过人,枪法更是精湛无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
宋江的部队在恒山地区占据着一块不小的地盘,和陈宁的游击区相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陈二人在晋西北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他们就像两颗耀眼的明星,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大景国的老百姓自古就崇尚英雄侠客,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中,他们二人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仿佛是会飞檐走壁、双手使枪且百步穿杨的侠客一般。
这些传说传到女真族人的耳中,让他们对这二人恨得咬牙切齿,更是将悬赏这二人脑袋的价码一路涨到了五万大洋,试图用高额的赏金来换取他们的项上人头。
宋江和陈宁之前曾有过交集,在忻口战役时,两人还曾配合作战。然而,宋江上校和皇帝一样,对现在的锦衣卫心存成见。
在他看来,锦衣卫不服从封建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擅自脱离正面战场,打着挺进敌后进行游击战的旗号,实则是为了保存实力,这种行为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不忠。
而且,关于现在陈宁的种种传说,他也听过不少,但他总觉得这些传说大多是人们杜撰出来的。
在他的心中,一个没有进过军校的泥腿子,就算经历了再多的战斗,也不过是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罢了。
宋江他很难相信,陈宁在战术上会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次约见陈宁,他也想亲自探个究竟。
前些日子,宋江派人给陈宁带信,提出要见面聊聊。
而约会的地点选择得极有挑战性,河源县离大同只有几十公里,是女真军重兵防守的县城。
在这样的地方,在中心大街的茶馆里见面,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对双方的勇气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宋江端起茶碗,轻轻地抿了一口茶,茶香在口中散开,他微微闭上眼睛,似乎在品味着这难得的宁静。
然而,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他在思考着一会儿见到陈宁该如何开口,该说些什么。
宋江他既想表达自己对陈宁的一些看法,又想听听陈宁对于当前局势的见解,毕竟他们虽然立场不同,但都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
听得楼梯脚步响,陈宁带着魏和尚大步走上楼来。两人皆身着崭新的杭纺绸长衫,质地细腻顺滑,在微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头戴的礼帽端端正正,帽檐下的眼神深邃而明亮,透着一种无畏与果敢。脚下是千层底、礼服呢面布鞋,走起路来悄无声息,雪白的线袜子整洁干净,一看便是精心装扮过。腰间鼓鼓囊囊,一点也不加掩饰,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 20响燧发枪,枪身的金属光泽在长衫的掩盖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紧张与惊险。
宋江暗自打量着陈宁二人,心中不禁暗忖,此人确实胆识过人。竟敢这般打扮成女真族便衣队的模样,腰里明目张胆地插着枪,还大摇大摆地闯进女真人的老窝里来赴约,换做胆小之人,光是想想这情景,怕是双腿都要打哆嗦了。可眼前的陈宁,却神色坦然,步伐沉稳,没有丝毫的惧意。
宋江率先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丝礼貌性的微笑,说道:“陈宁兄,别来无恙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