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叶向高追封的延平伯非世袭爵位,只是意味着叶向高的家族半只脚踏入了勋戚阶层。是半只脚,还不是一条完整的腿。
现在勋戚阶层失去皇帝庇护后,文官们随时可以抓起来收拾,勋戚阶层毫无优越性可言。
按惯例,文臣追封伯爵,子嗣会授予锦衣世袭指挥佥事身份,这也是锦衣卫编制庞大的原由,里面有大量挂职的武勋、贵戚子弟。
锦衣卫里的世袭勋戚子弟都已被清理干净,悉数平级改隶到京卫名下,所以也就没必要多此一举给叶向高的儿子赐予什么世袭锦衣卫三四品职位,这是个没意义的东西。
处理完叶向高的事情,首辅顾秉谦心里有底,就问:“道主,叶向高仙逝内阁空缺,外臣不知该补何人,还请道主示下。”
现在六名内阁,史继偕管吏部,崔呈秀管工部,毕自严管户部,按照内阁兼管六部的预定方案,现在其实只有三名备选。
一个是兵部尚书王在晋,一个是摄部事的礼部左侍郎温体仁,最后一个是刑部尚书薛贞。
王在晋不能入阁,他入阁,会和徐光启的职权起冲突,兵部的事情几乎被天司瓜分一空。京营有徐光启,地方督抚又都挂着天司职务,所以中央、地方上的军务,及军官调任、选补工作都被天司抓走。
兵部就剩下度支预算,协助改编旧军,监管班军施工这些工作。其他征兵、布防、军械采购、武官选拔派遣,这些权力大、油水多的职位都已被架空,无法从地方督抚、及徐光启手中争抢。
如果王在晋入阁,兵部影响力提升,多少会试探着恢复兵部权威,这对各处军队改编工作有影响。
民政尚且怕政出多头,有始无终军政更怕政出多头,军权绝对集中在地方总督手里,保证了地方军队的应变、镇压威慑力。
兵部王在晋不可能,刑部薛贞也不适合。
原来是东林干将,转投阉党后薛贞反咬东林十分凶狠,后来处理谋反案时直接、间接死在薛贞手里的官员足有三百余几乎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刑部在他手里,凶名已盖过锦衣卫、东厂。
民间刑部的威慑力、恶名是真的恐怖,县一级的监牢基本上被刑部的人扫空了。
不是他们断案严明,而是秉着从严从速从重的处置办法,将牢里的、涉案的原告、被告大致上普遍各打五十大板,无所谓偏袒谁,统统编成刑徒,去帮工部做工,也帮刑部自己帮工干活。
那么多眼睛盯着刑部的赃罚库,赃罚库的钱基本上和刑部没关系。刑部只能从刑徒身上谋求本部官吏的福利,逮捕涉案双方一起服刑,就成了迅速扩大刑徒数量,又不会把案件严重弄错的和泥手段。
刑部薛贞入阁的话,会进一步助长刑部扩大刑徒数量的动力,增大民间惶恐。
用简单的排除法,于是礼部的温体仁入阁。
剪裁各藩,厘清各藩财产工作上,温体仁保证了藩王财富没有严重流失,代价就是地方上对温体仁很失望、抵触、厌恨。
从个人廉洁来说,温体仁几乎是当世第一。
如果他的廉洁是演戏,能演一辈子,这和真的就没区别。
顾秉谦所问,吕维不做思索就给出了人选,免得内阁为难。
放着两个高资历的尚书不要,偏偏选一个左侍郎入阁,怎么都有些得罪人、故意打压的意思。
内阁不方便干,有人情羁绊,吕维没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