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竺猎户一道去的另外三位猎户,真的在傍晚时分就平安归来了。而我们在竺猎户全家热忱地挽留下,在算了算行程和时间后,又在他家里住了一晚,到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三的早上才动身离开的。
“等我们从岱山回来,就陪你上嵩高山看看。”我看着一脸心事的老十三,安慰他说道。
大壮的背上,重新有了个用旧布料缝制成的背包,虽然不太美观但绝对非常结实。背包里还有一张用猫科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被褥,非常轻便也非常漂亮。大壮说打算把它带回去给他爷爷,这句话倒让老十三这个已窥觊上这张皮毛褥子的人、在瞬间就打消了此念头。
黄家的中秋望月活动是安排在八月十四、十五及十六这三天,而我的想法是只要在十五那天正午前能到就行。所以一路上我们也没拼命地赶路,而是掐着时间不急不燥地骑着马,徐徐往黄家的驻地岱山行去。
岱山的山势非常雄伟,有着连绵不绝的高耸山头和幽谷深壑,遍布着苍劲有力又形态万千的奇松异柏,加上峻拔的主峰长年弥漫着云雾,使整个岱山充满了虚幻飘渺又磅礴非凡的气势。
我们一行四人是在八月十五的巳时、也就是中秋节的上午十点左右,到达了岱山主峰“帝皇峰”的山脚处。
此处是黄家平时对外开放及商品交易的最终之所,也是黄家的主要驻地之一,建有大量的民房及客栈。现在已是人山人海,商贩、杂耍之人、看热闹及手拿檀香之人布满了各个角落。
我们一下马,就有两人从熙熙攘攘的人群迎了上来,向崇小虎及我们仨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给崇小虎递上了几个长布套和几片布片儿,也没开口说句话,就牵着我们的马走了。
我和老十三及大壮仨人都觉得非常莫名奇妙,一起用眼睛盯着成竹在胸的崇小虎。崇小虎等那两人走后,摸着脸上这几天长出的胡须,轻轻说了句:“是我们崇家人。”
然后,他把两个长布套和两布片分递给了老十三和大壮,让他俩同他一样,把“三八大盖”用布套套上并遮盖了一下。接着,他也把一片布片递给了我,让我把“二十响”也遮掩一下。等我们遮盖好枪支后,就带着我们混杂在人群中,踏上了通往山腰处的石台阶。
那个“神迹广场”就位于“帝皇峰”的山腰上面,除了中秋节这前后三天,平时是不许外人靠近的。想到那里去的人,都必须踏着脚下这个叫“登天梯”的石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上去,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我曾去过的泰山,那儿有个叫“十八盘”的景点,由一千六百多级曲折向上的石台阶叠组而成,是登上泰山途中最险要的一处盘山石阶。“十八盘”的尽头之处,是一处叫“南天门”的石砌拱形门洞,红墙黄瓦,特有气势。
而此处叫“登天梯”的石台阶,一共有九百九十九级,每隔五十五级台阶,就有一个小弯,再隔五十五级台阶,就有一个大点的曲折转向。这样共计有九个大的曲折点或十八个转弯点,所以在以前,这处石台阶还是叫“九曲十八弯”这个名字的。但从近一个甲子年起,黄家人把“九曲十八弯”改成了“登天梯”这个名字。
关于“登天梯”的这些,都是崇小虎边登石阶边告诉我们的。他还悄悄告诉我,说原来这里只有九百九十八级石阶,又是黄家人硬生生地在尽头处铺加了一级,才有了“九九九”这个代表阳极的数字。
“登天梯”时而穿插在人工凿削出的崖壁中间,时而又一边靠着崖壁一边却是临着悬崖,犹如一条长龙游离于岱山上。如果从远方望来,恰似一条巨龙正在蓄力意欲冲天而去。
转过最后一个弯后,我看到“登天梯”的尽头处,有一幢全身金黄色的飞檐阁楼耸立在那儿,两旁有岩壁夹峙,如同一个军事要塞的关卡一样,卡在那里。阁楼的额头处,题有“神迹广场”这四个大字。
我听崇小虎说出这四个字后,知道终于到了我最想来的地方,不由加快了速度,一鼓作气地走完了最后五十五级台阶。
最后一级台阶明显不同于其它的青石石台阶,它是用金黄色的大理石凿制磨整而成,又生生镶嵌在飞檐阁楼门洞下面的地面上,成了一个凸兀的存在。
我只看了它两眼,就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涌进了“神迹广场”里面。只是我的脑袋里,自然而然地把它和石台阶的某些东西联系到了一块,然后悟出了一些东西。
石台阶共有九百九十九级,以五十五阶为一小弯,再以五十五阶共一百一十一级时拐一大弯,最后以金黄色的“一”级台阶收尾,这些都深有讲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