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闭上眼睛,想起韩中彦成婚他都没有现身,韩夫人张罗着置办寝室铺陈,皆被婉云挡了回去,她的二员大将,青青和悠悠大包大揽,吃穿用度无一不足备,锦幛缎被,與洗用具,四季衣裳,装了三大马车。念及此处,他心下愧疚,道:“你和中彦完婚,叔父我毫无作为,你没有丝毫怨言?”

芸儿微微笑道:“我跟着小姐追随子易,在安阳白手起家,和中彦吃苦受罪,几近颓萎消沉,子易一路鼓励开导,从未有打击抱怨,小姐的百宝箱足够我们生活,子易却是看都不看,画画,授课,烹饪,公关,事事亲力亲为,才有今日的家业。婉云和小姐情同姐妹,扶持子易,操持家务,待我亦如亲人,我怎能有抱怨?叔父虽为亲临,我亦知你待中彦如己出,婚礼只是形式而已!”

韩琦面有欣喜,赵子易的丫鬟都如此深明大义,知恩图报,家和万事兴,他浑身充斥的正直侠义,聪慧敏秀,吸引韩中彦等年轻人围绕他,追随他。

他疼爱地拍拍芸儿的手道:“芸儿,以后多来家里走动,给蕊馨作作伴儿,说说话!”

芸儿心里释然,叔父是一代忠臣良相,在其位谋其利,属人之常情,但是,起码现在他不会再找赵子易的麻烦了,小姐她们的安危暂时解除警报。

芸儿开心地说:“我自幼在青楼长大,伺候人,孤寂卑懦,很想有亲人眷顾,如此甚好!

叔父,在咱们邓州有个白牛镇,据此十五公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彦提起来就骄傲不已,他说他愿化身传说的神牛爷,护佑这儿的老百姓。让我给叔父慢慢讲来。

相传西汉时期,邓州太守召信臣勤政爱民,看到此地缺水浇地,便想方设法兴修水利工程。

白牛镇周围多是漫坡,每逢雨季,四面八方的水都涌向地势低洼的白牛,被召信臣称之为九江汇流,常常积聚不散,甚至泛滥成灾,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召太守动员百姓搬迁,他想在下游修一条坝拦水浇地。

俗话说:“熟土难离”,不少人舍不得这片肥沃的宝土这儿地里长出的大白菜吃着没有筋,一有特产远近闻名二临邓州至南阳的官马大道,交通方便,所以大部分百姓仍然留居不迁。

有一年天下连阴雨,瓢泼碗倒直下九九八十一天。百姓们虽然天天烧香、夜夜许愿,乞求老天爷保佑,但雨仍然不住点,下得沟满河平,到处一片,四面八方的水仍然朝这里涌来,老百姓的房屋多有倒塌,人心慌乱。

正在危急时刻,一道电闪中,只见一头巨大的白牛踩水而来,通身似雪一样白得发亮,双角恰似一双犁头,两眼发出电一样的亮光。只见大白牛在大水中央四下一望,便看清了水的流向。这时它把头低下去,双角插入泥水中,蹬腿弓身猛力朝前拱去,一趟过去就是一道河沟,泥堆土坎统统都被豁开,大水顺着拱开之处汹涌而下。没有多大时候,拱开几道长沟,水便倾泻出去,水位迅速下降。逃难的人们这才敢回家。有人顺岸边寻找大白牛,只见泥巴地中有几个头大的蹄印,却不见了大白牛的影子。此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感激地说:真是救人苦难的神牛爷呀!

大水退去之后,街东边低洼处被水冲成了大坑,隔断了从东边来的大道。因为水深坑大,桥也没法架,使过往的客商和行人无路行走,只能望水长叹,望街长叹。

正当人们束手无策时,发现水面上有位银发如霜的老汉,架着一只木排,往岸边撑来。看着他年纪虽大,却十分精神,尽管木排上人多,还堆着不少货,老人撑起来却轻松稳当,边撑边笑着问问这、问问那,有时还逗逗小娃们,似乎毫不费劲儿。这里来往的人多,老汉从早撑到晚,从不歇闲,一连撑了好多天,一直到积水退去,路道畅通之后,老汉才留下木排,独自向远方走去。有人追着老汉,想看他家住哪里,再赶也赴不上。眼看着老汉走进一片树林里,等追进去一看,不见老汉的身影,只恍惚望见一只大白牛,自此,人们为了纪念这忠诚善良的大白牛,就在此地立碑树传,称之为白牛镇。

中彦每次有朋友来,都给他们讲这个传说,其余的朋友都是听之笑之,只有子易,认真地看着中彦,说他一定帮中彦实现这个愿望。”

芸儿一口气讲完故事,手指依然按揉韩琦僵硬的肩膀,只是他的后背弯弓下去,做着思考状。

本章已完 m.3qdu.com